筑友誼橋梁,品手造魅力。7月21日上午,2024“上合之夏”手造精品展暨第三屆青島手造節在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上合與國潮手造共繁榮 旅游和文化之都新愿景”為主題,上合組織國家特色手造產品琳瑯滿目,手造匠人現場展示手造藝術品,彰顯文化交流互鑒的璀璨成果。
讓世界手造精品走進山東走進青島
俄羅斯套娃、吉爾吉斯斯坦傳統手工羊毛氈掛毯、尼泊爾高山云霧茶、土耳其茴香酒……活動現場,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手造產品,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
“這次手造節,我們帶來了手工地毯、陶瓷、銅制品等能夠體現土耳其文化內涵的手造藝術品。”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土耳其館館長麥霆告訴記者,參加手造節,能夠有機會在如此重要的國際平臺宣傳土耳其的文化遺產和傳統藝術,讓他感到非常自豪,“接下來,我們還將舉辦土耳其美食推廣日、土耳其傳統音樂會、文化展覽等特色活動,希望能夠有更多人參與其中。”
文化,向來沒有邊界。本屆手造節在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世界手造精品走進中國、走進山東、走進青島。“下一步,膠州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上合示范區這一國際交流合作高能級平臺,積極推動優秀手造產品‘走出去’,助力上合組織國家間文化文藝交流互鑒。”膠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耿大海說。
手造節是展示的舞臺、交流的平臺
小手藝大藝術、小制造大情懷,手造不僅是物的完成和交換,更是文化的碰觸與精神的回歸。
“這幾年的手造節,我都未曾缺席,可以明顯感覺到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如今的手造節儼然成為手造行業的盛會。”從最初抱著“湊熱鬧”的心態,到如今提前幾個月精心準備前來參加,對于手造節的發展,石雀故事創始人曾慶峰深有感觸,“未來,我們不僅要傳承好非遺手造的基因,還要充分借助數字技術,將其作為手造傳承的新手段,助推傳統手造蓬勃發展。”
手造節是展示的舞臺,更是學習交流的平臺。“手造節的舉辦,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來自各行各業手造匠人的好點子和新理念,這些優秀手造作品的表達方式,對我們今后產品的創作和應用,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將進一步助推我們的產品取得進一步提升。”青島鈿貝世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正強說。
手造企業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
手造根在非遺、魂在文化,服務生活、創造價值,是講好青島故事的重要載體。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手造產品缺少挖掘、推廣、宣傳的渠道。手造節的成功舉辦,無疑是給我們手造產業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手造藝人們的工匠精神,充分展現青島手造的發展成果。”青島古雅剪紙執行董事高瑜桓說。
在本屆手造節上,由城陽區打造的“‘手造+創意+文旅+數字’模式推動區域手造產業發展”,榮獲2024青島手造產業創新案例。“我們全面整合全區手造資源,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手造展示體驗中心并投入使用。優化升級魯邦風情街業態布局,街區的手造企業、展示體驗中心、非遺工作室年度營收近2600萬元。同時,重點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手造展銷模式,在‘潮系列’網紅節會中設置手造展銷專區,打造直播電商產業基地。目前,1.2萬余家本土企業逐步走上電商化之路,400余家韓企開啟直播帶貨模式。”城陽區宣傳新聞中心主任史玉英向記者介紹,“下一步,我們將以山東手造為聯結點,不斷創新模式、整合資源,推動手造產業蓬勃發展。”
建中心、做街區、上平臺……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島手造IP家喻戶曉,越來越多手造精品“破圈”“出海”,展現了無限的文化魅力,彰顯“傳統遇見創新,創意遇上美好”的無限活力。近年來,青島市以落實“山東手造”工程為抓手,不斷強化路徑創新,在挖掘產品資源、培育特色產業、搭建交流平臺、開展宣傳推介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傾力打造“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文化品牌。
截至目前,秦漢麥草畫、玉鳳祥草編包等7家手造企業入選“山東好品”品牌,數量居全省首位。建成市級非遺工坊82處,先后有57家手造企業及產品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名錄,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的手造企業130余家,刺繡、草編、制茶、美妝、螺鈿、貝雕等手造重點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手造產業發展居全省前列。
“此次活動的舉辦,是青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行動,也是落實‘山東手造’工作部署、以手造為媒促進上合組織國家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的創新實踐。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提升手造文化創造力、產業競爭力、傳播影響力,不斷擦亮‘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文化品牌,著力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