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6日訊 在2024年青島白茶茶王賽評比中,由青島河頭店鄉村振興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制作的“茶熙牡丹”以各項評比最高分,摘得青島白茶茶王桂冠。從無到有,有中更優,這是萊西精心培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精致縮影。近年來,萊西市不斷深化拓展“萊西經驗”,立足農業產業優勢,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為抓手,錨定“增收致富”關鍵事,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一批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菌菇、白茶、西瓜、葡萄、甜瓜、“水產三件套”等特色產業集群遍地開花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萊西產小龍蝦
近日,萊西本地產小龍蝦大量上市,再次成為夏日消費市場的網紅產品。養殖基地技術人員王沖介紹,萊西去年首次從江蘇盱眙等地引入小龍蝦和大閘蟹試養成功,經過一年摸索,養殖技術更加更熟,今年共投放大閘蟹種苗約192萬只、小龍蝦種苗230多萬只。“今年基地采取規模化養殖,死亡率低、產量高,成活率高達85%—90%,預計小龍蝦年產量將達到65萬斤,大閘蟹年產量將達到50萬—60萬斤。”
小龍蝦、大閘蟹作為網紅水產品,市場需求量大,產業拉動作用強,是富民增收的好產業。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總面積約2800萬畝,養殖總產量約300萬噸。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數據顯示,我國約有4萬多家小龍蝦專業門店,2022年小龍蝦餐飲產值約3100億元。
大閘蟹也不甘示弱。2023年,全國大閘蟹產量約80萬噸,產值350億元左右。陽澄湖大閘蟹等網紅產品,更是蜚聲國內外。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現有大閘蟹相關企業8000余家。
在消費旺季,每天約有20多萬斤小龍蝦、大閘蟹進入青島市場,絕大部分都是從湖北、江浙、微山湖一帶運輸而來。然而,長期以來,龐大的市場卻沒有本土小龍蝦、大閘蟹一席之地。
為了入局這一千億級消費市場,去年4月,萊西嘗試在河湖試養小龍蝦、大閘蟹,當年即實現本土產小龍蝦、大閘蟹上市,“南蝦北養”“南蟹北養”取得成功。目前,萊西市小龍蝦、大閘蟹養殖已從姜山濕地一地,拓展到萊西市河頭店鎮、日莊鎮、院上鎮、望城街道等,呈現全域開花之勢。
大閘蟹、小龍蝦養殖規模穩步擴大,進一步豐富了萊西市淡水養殖產品品類,優化了養殖結構,帶動水產養殖業成為強村富民又一特色產業。項目進入達產期后,預計每年可產小龍蝦360噸、大閘蟹210噸,實現營業收入4600余萬元,直接帶動300余名農戶增收,增加就業人數近200人。
“萊西市水資源豐富,境內大小河流共61條,有大中型水庫3座,全市宜漁水面7萬余畝,養殖小龍蝦、大閘蟹潛力很大。”萊西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萊西市將在前期養殖經驗基礎上,繼續擴大小龍蝦、大閘蟹養殖規模,帶動更多本地養殖戶參與,讓小龍蝦、大閘蟹成為富民增收的大產業。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憑借一股闖勁,萊西硬生生開辟出一條特色養殖新賽道。而這,并非個例。
作物秸稈和餐廚廢棄物等有機廢棄物,如果不合理處置,不僅會污染環境、造成資源浪費,也會危及食品安全。比如秸稈廢棄物,攜帶或潛伏病蟲源,直接還田或隨意丟棄田間會成為后茬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基礎,誘發增加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由于不能合理還田,導致土壤養分失衡,誘導大量使用化肥。
在萊西市夏格莊鎮,養殖戶就利用一種小昆蟲,輕松解決這些問題。
這種小昆蟲就是白星花金龜。白星花金龜幼蟲愛吃腐爛的東西,秸稈、秧蔓經過長時間堆腐之后,會腐爛變軟,這種腐殖質正合它們的胃口。
“大約一斤白星花金龜,每天可消耗一斤農作物垃圾。”夏格莊鎮劉家疃新村黨總支書記劉世竹介紹,目前共建有12個養殖池,每個池子養殖一萬多只,每天消耗農作物垃圾達一千多斤,孵化出來的幼蟲還可作為蛋雞優質飼料。而且白星花金龜最讓人吃驚的能耐是:它吃進去的是秸稈和秧蔓,拉出來的是財富。“這種蟲子產生的排泄物不叫糞便,叫糞沙。糞沙作為有機肥,廣泛應用于蔬菜、花卉種植,有著廣闊的市場。”
夏格莊鎮黨委書記劉波介紹,通過探索推行綠色循環農業新模式,引進白星花金龜,成功實現“農業有機廢棄物—環境昆蟲—昆蟲飼料、有機肥料”的有機循環,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水集街道葡萄大豐收。
在萊西市水集街道,特色葡萄產業成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的重要法寶。水集街道茂芝場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占地1500畝,主要種植藤稔葡萄和陽光玫瑰葡萄。園區內有冬暖式大棚、單體式避雨大棚、連體式避雨大棚,年產葡萄近600萬斤,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在共富公司的帶動下,產業園的1200畝大棚均已承包到村民個人,園區平均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00余萬元,群眾增收3000余萬元。同時,產業園在用工上優先考慮周邊的脫貧戶,吸納脫貧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自從村里搞了這個葡萄種植,我沒事就過來幫忙,能夠在家門口找到工作,特別滿足!”茂芝場村村民陳大姐樂呵呵地說。

青島萊西市院上鎮一家菌菇培育加工企業培育的香菇菌棒。張進剛 攝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重點。萊西市堅持把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和突破口,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充分挖掘鄉村潛力,因地制宜,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錨定“增收致富”關鍵事,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算清長遠賬、經濟賬、綜合賬,把特色產業打造成實打實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經過精心培育,萊西形成了菌菇、甜瓜、葡萄、西瓜、白茶、“水產三件套”等特色產業集群遍地開花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村莊“造血”能力切實提高了,村民們腰包也“鼓”起來了,產業振興帶動了鄉村全面振興。
不僅做強特色產業,還要打響特色品牌。萊西提高標準,放寬視野,精心培育特色產業品牌,一批優質農特產品牌叫響全國。截至目前,萊西已培育出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9個,青島市區域公用品牌6個,青島市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24個,東大寨蘋果、萊西冰鮮雞肉等22個農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近年來,萊西先后獲評省部共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暨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縣等。放眼萊西,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在廣袤沃野上徐徐鋪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呂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