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知識的載體,思想的火種,文化的橋梁,歷史的見證。書籍的產生是一個復雜而深遠的歷史過程,涉及多種因素和需求。從石書、泥書到電子書,它們承載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記錄著時代的變遷,連接著不同文明的對話。

8月17日,市北區圖書館“美育課堂”邀請職業出版人、青島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申垚先生為大家帶來“書籍簡史——知識的生產、傳播及人文景觀”專題講座,穿越時光的長廊,一同探索書籍的發展歷程。從遠古人類共情的需要開始到互聯網傳播、人工智能,追溯文化的起源,體驗歷史的深度,感受知識的力量,思考未來的命運,感受一場思想與知識的饗宴!
書籍簡史——知識的生產、傳播及人文景觀
|活動時間|
8月17日 18:30-19:30
|報名人數|
80人
|招募條件|
參與讀者限定10歲以上
|活動地點|
昌邑路館二樓多功能廳
(市北區昌邑路2-1號)
周四上午9點
開啟搶課通道
搶課方式在文末哦~
一、課程簡介

書籍是承載和傳遞知識與信息的基石,傳承人類智慧,讓后代得以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行。但書籍的起源并非一個單一的起點,而是一個諸多前提條件逐漸演化和成熟的過程。從最初的語言到象形文字的刻畫,再到書寫材料和印刷技術的革新,書籍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發展階段。每一次技術的飛躍,每一種材料的變革,都為書籍的形式和功能帶來了新的可能。正是這些積累的演變,塑造了今天我們所依賴的書籍世界。在本次講座中,申老師將從人類史——共情的歷史講起,逐步揭示書籍發展的豐富歷程,帶我們探索在書籍生產過程中涌現的創新是如何促進技術革新和社會演進的,加深我們對多樣文化和歷史時期的理解,提升文化鑒賞力和審美水平,激發創新的思維火花。
講師介紹:

申垚,職業出版人。現任青島出版社總編輯助理、文化藝術中心總編輯、編審;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理事,山東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涵泳出版業近30年。策劃、責編《云岡石窟全集》《中國唐卡文化檔案》《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中國江河流域自然與人文遺產影像檔案:三江源·長江·黃河·三峽》等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等獎項,《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山西寺觀藝術全集》《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等項目連續十余年入選國家五年重點出版規劃、國家出版基金等。
具體內容:
書籍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了解書籍的起源及發展歷程,更是理解其價值的關鍵條件。
【第一部分】共情與語言的起源
心之所同,
語之所生。

共情,是深植于人心的微妙能力,它讓我們跨越個體的界限,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圖。在早期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人類特有的共情能力催生了語言、文化和社會結構的形成。共情是語言產生的基石,是解鎖人類文明的密碼。從共情和語言的起源出發,探索知識的源泉,追溯文明的脈絡,人類能力的獨特性,從而理解書籍產生的緣由。
【第二部分】文字的發明與功能
符號刻寫智慧,
文字傳承思想。

文字,承載人類文明,它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進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文字的發明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它點亮了人類文明的出現。從古至今,文字承載著人類的記憶,匯聚成知識的海洋,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公認最早的文字——六千年前蘇美爾人是如何發明楔形文字的?文字如何從簡單的圖畫和符號演變成復雜書寫系統?讓我們一起探索文字的奧秘,感受文字的力量。
【第三部分】書籍形態的演變
書籍形態的演變,
文明進步的縮影。

書籍,作為文明的見證者,記錄著人類思想,承載了知識的傳遞與積累。書籍的文字從專有到平權;媒介從石頭到紙張;裝幀和保存方式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創新,從而適應了不同的閱讀和存儲條件,書籍的每一次變革都是人類智慧的體現。走進書籍形態的演變,探索書籍如何隨著時間而進化,了解不同時代的人類社會、文化和思想。
【第四部分】紙的發明與傳播
一頁紙,
承載世界。

(埃及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目前已知最古老紙莎草文獻局部)
紙,在現在看似普通的材料,實則承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厚重歷史。從古埃及的莎草紙到中國蔡倫造紙術的傳播與因地制宜的改革,每一次的創新都是對知識傳播方式的革新。紙張到現在還依然是我們學習、交流和創造的重要工具。它的每一次創新和改良,都是對人類傳播方式一次重大影響。了解紙張發展的故事,穿越時空的感受不同時代的文明之旅。探索紙張的過去,了解紙張的現在,從中預見紙張的未來。
【第五部分】印刷術與現代傳播技術
印刷術,
點燃知識之火,
照亮文明的每個角落。
數字時代,
現代傳播技術,
重塑我們的世界。

印刷術的發明是信息傳播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極大地加快了信息的復制和傳播速度,使得知識迅速普及到更廣泛的群體。促進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等思想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社會變革和現代化的進程。但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的傳播迎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電子出版和網絡出版的興起,不僅讓閱讀變得更加便捷,更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讓知識的創新、交流與共享變得無遠弗屆,孕育了無限的可能。探索從印刷術的發明到新的傳播探索傳播方式的變革,領悟技術進步如何深刻地塑造社會的未來和人類歷史的走向。
在這里,我們將一同追尋書籍的足跡,從人類的思想到知識的海洋,探索書籍如何產生并發展,影響著世界,改變著我們。
精彩片段:

古羅馬時代的蠟板書,利用特殊材質刻寫、記錄。

刻在老虎骨頭上的殷商卜辭,記載了商王狩獵活動。

這些刻在石鼓上的文字是中國最早的詩歌和銘文之一,前5世紀—前3世紀。

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版的書籍對于民眾的啟智增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概念書籍的材料選擇十分豐富。它既可以是生產加工的原材料,如金屬、石塊、木材、皮革、塑料、紙、蠟、玻璃、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等,也可以是工業生產加工后的現成用品,如印刷品、舊光盤、照片的底片、布料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等,還可以通過各種實驗來創造新的材料,如打破常規利用廢棄的材料,使之構成新的材料語言,產生新的觀念和精神。
提前做好搶課前準備
先人一步!!!
二、搶課流程
搶課時間:
2024年8月15日(星期四) 上午9:00
搶課方式:
1、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青島市市北區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眾號;

2、進入“文馨惠民”平臺,注冊登錄;(如已認證,請忽略此步驟)

3、登錄后進入“美育課堂”,選擇相應課程進行搶課!

周四(8.15)上午9點
等你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