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1日訊 污水去了哪里?怎么處理的?……近日,150余名來自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的師生,帶著困惑了他們很久的問題來到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水務公司豆金河中水廠,想要在這里找到問題的答案。
▲小學生們在“開源節流,循環再生”橫幅上簽字,爭當節水小達人
“同學們下午好,我是你們今天的解惑向導。”豆金河中水廠生產科科長王元展在帶領大家開始參觀前做了自我介紹。“王叔叔,我們平時洗手、洗衣服還有沖完馬桶的水流進下水管道后都去了哪里呀?”“是不是挖了個大水池把它們盛起來了?”小學生們見到解說員便迫不及待、爭先恐后的提出了他們的疑惑。“小朋友們別著急,叔叔帶你們參觀完我們中水廠你們自然就明白了。”王元展賣了一個小關子。
▲小學生們一起鉆研污水變清的過程
緊接著,王元展邊向大家介紹中水以及污水處理、普通再生水和精致中水生產的基本情況,邊帶領他們來到主要生產設備前,實地參觀各項工藝流程,詳細講解了污水處理過程、中水生產系統、和供水去向等內容。
參觀過程中,水廠工作人員還取來污水、普通中水、精制中水的水樣,以最直觀的的對比方式給小朋友們展示污水是怎樣一步一步變的清澈的。“哇,這個處理后的精制中水,看起來和自來水都沒有什么區別啊!”“是啊,那么渾濁的污水能處理的如此清澈真是不可思議。”小學生們在感嘆污水變清水的同時,還爭先恐后的趴在顯微鏡上觀察污泥菌膠團及微生物,了解污泥中的生物活性,感慨微生物及菌膠團的奇妙變化。
▲小學生們在用顯微鏡觀察污泥菌膠團及微生物
最后,王元展帶領小朋友們參觀了綠化、灑水車的加水點。在這里解開了小朋友們的困惑——生活里產生的污水到底去了哪里?
“我們平時馬路上的灑水車用的水,就是我們今天在這里看到的普通中水。”王元展大家介紹道。“我們家庭中的廚房、廁所等生活中的污水,都通過地下管道匯集到中水廠,通過處理后的中水,既可以作為城市環衛、園林綠化、工地施工降塵、景觀補充用水,也可以作為生活場所的沖廁用水等非接觸性用水。經過深度處理后的精致中水,還可替代自來水作為部分熱電、工業用水。”
▲王元展向大家展示“精致中水”
“原來,我們生活中產生的污水處理后還有這么多用途。”“原來污水處理要經過這么多道工序,有這么復雜的流程,我們以后還是要節約用水,少浪費和污染水資源才行啊。”小學生們聽后欣喜的交流著,并紛紛在“開源節流,循環再生”的橫幅上簽上自己的名字。“我們作為老師,原先也都不知道污水處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學生來問我們都不知道如何解釋,這次參觀真的是讓我們也增長了見識。”同行的學校教師閆塞雪說道。
通過此次體驗活動,師生們親眼目睹了污水是怎樣神奇般“變廢為寶”的,體會到了污水處理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義,不僅增長了見識,極大地滿足了小朋友的好奇心,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大家都紛紛表示今后一定會更加珍惜用水、愛護身邊的水資源,爭做環保小衛士。(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譚明堂 王佳怡)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