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及配套工程
高溫天陰雨中,鋪路架橋戰猶酣
機器轟鳴聲不斷,車輛來回穿梭。在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匝道C字形長達200多米的施工便橋上,一臺旋挖鉆正在進行緊張的水下鉆孔作業。與之相隔不遠處的膠州灣大橋主線往瑞昌路出口方向的匝道上,車輛川流不息。
▲李村河互通立交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劉 棟 攝
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及配套工程是青島市交通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57億元,今年3月開工。項目包括李村河互通立交A匝道、B匝道、F匝道、JS1車道、膠州灣大橋李村河北站(入口站)拓寬改造等部分,涉及道路、橋梁、交安、機電等專業。6月份,A匝道第一根鉆孔灌注樁澆筑成功,標志著項目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工人在加固鋼筋籠。劉 棟 攝
連日來,陰雨連綿的天氣給項目施工帶來了不利影響。8月6日上午,一個難得的好天,山東高速的建設者們正加緊趕工期,努力降低惡劣天氣對工程的影響。記者在A匝道水下灌注樁施工現場看到,隨著旋挖鉆將“手臂”下潛至深水,來自海面下的沙土被挖掘上岸。“灌注樁是匝道的基礎支撐。由于施工區域地處膠州灣海域內,砂層過厚,施工難度和風險相應加大。對此,我們聯合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和施工工藝,通過多次嘗試克服了砂層厚的不利影響,確保成樁效果。”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工程建設辦副主任邢曉波告訴記者。
該工程的建設團隊曾參與過膠州灣大橋工程的建設。“我們在總結大橋建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資金優勢,精心組織,科學管理,目前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3630萬元,占總投資的23%,各項施工任務正按計劃順利推進。”邢曉波說,目前,項目的拆遷、臨建工程、棧橋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全力同步推進樁基、承臺、墩柱和后續箱梁施工。其中,樁基已完成44%,承臺完成17%,墩柱完成15%。F匝道下部結構已全部完成,本月將開展上部箱梁施工。
由于工程主要為海上施工,日曬強、風力大、氣溫高。當前,又恰逢汛期和高溫等特殊天氣,如何確保工程又快又安全地推進?記者了解到,項目部未雨綢繆,已針對當前特殊的天氣環境采取了相應措施。比如,針對汛期特點,配置了抽水機、防汛沙袋、救生衣等充足的防汛物資;現場全天候實時監測風速,超過六級風時停止海上作業;建立臺風期間人員應急撤離方案,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針對夏季高溫,調整了作業時間,避開最高氣溫時段;同時配備了綠豆湯等充足的防暑物資,在施工人員中普及防暑急救知識。
按照計劃,該項目將于2021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實現膠州灣大橋和環灣路的互聯互通,由環灣路南北往嶗山方向和嶗山往環灣路南北方向車輛免費通行,預計較橋下道路繞行可節約15分鐘時間,進一步提升區域交通便利性和路網連通性,進一步提高該區域的交通整體通行能力,為市民出行帶來更大便捷。(青報全媒體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