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淹子嶺房車露營基地。
近日,記者驅車趕往山東海拔最高村——濰坊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淹子嶺村的路上,心里不免有些打鼓。
幾年前,記者首次淹子嶺之行猶在眼前:五道山梁夾著三條深溝,山路崎嶇旋轉,石屋風蝕雨琢……全村僅有的一輛送貨用的舊面包車孤零零停靠在村委大院,落寞又蕭條。
這幾年,淹子嶺村的喜訊不時入耳:先是2016年,臨朐“全域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成了可以憑借的“東風”;再是2018年惠及整個嵩山10個建制村13500多人的“天路”建成通車,發展“鄉村游”讓原省定貧困村摘了帽,如今,全村38戶已有22戶買了私家轎車,村里還專門建起了停車場……
“以前的日子真不好過!”淹子嶺村60歲的王慶書回憶過去一臉愁容,“原先村里路難走、缺水,趕集都要到20里路外的暖水河,小米、佛手瓜在地里一爛一片,挑一擔水,來回得5里山路!”脫貧致富,是王慶書不敢想的事。
村黨支部書記國成勤說:“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全村1748人、人均不到1畝田,外出打工的占到全村人口一半多,剩下都是老弱病殘,直到2015年村集體收入還是零,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山鄉巨變,緣于何故?
2016年,借力“全域旅游”的東風,臨朐出臺政策,明確了把包含淹子嶺、北黃谷、音窩、南黃谷、小黃谷5個自然村的黃谷村打造成鄉村旅游度假區、有機果品生產基地和美麗鄉村示范點的發展思路。
怎么打造?從哪里開始切入?經過一番“望聞問切”,臨朐決定從嵩山最難啃的硬骨頭——7個山頂村開始沿線修建西部環山路,2017年,總投資3700萬元,全長5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車。
既然“僻”是致窮的原因,那么“通”就是治窮的手段。“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淹子嶺村本來就很美,“天路”把沿線的綠水青山串珠成鏈,讓淹子嶺及沿線的村落紛紛走上了發展鄉村旅游的快車道。
“修了這條路,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而且我們方圓幾十里種的油桃、小米、柿子等土特產終于走出了大山,賣上了好價錢!”“天路”沿線的西井村村民趙東升那張黝黑的臉笑得山花一般燦爛。
圍繞“天路”帶來的機遇,臨朐順勢而為,以“交通+”做文章,圍繞“交通+旅游發展”“交通+脫貧攻堅”“交通+美麗鄉村”“交通+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六縱五橫兩環兩聯”的大交通格局。伴隨著一條條寬敞平整的生產路伸向田間地頭,路網建設憑借其強大的近因效應,迅速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不僅極大方便沿路群眾通行,也為村民們買賣農產品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10公里,全縣需實施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的807個村莊全部完成建設,完成率100%。
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交通+產業”基礎優勢,淹子嶺村吸引了許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鄉打拼。
一直在外打拼的村民陳軍返鄉投資,注冊“天潤果蔬合作社”,將“山水林嶺村”等生態旅游資源作為“第一車間”,實行“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與村民合作發展蜜桃、獼猴桃等富民產業,農戶在獲得土地流轉收益的同時,還可以來合作社打工再拿一份工資。
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國成忠掰扯著手指頭算起一年收入賬:“8畝山地流轉費1700多塊錢,合作社打工能掙1.5萬元,蜜桃還有3000多塊錢的分紅呢!”
2019年,新的發展契機又悄然而至——結合全縣“四好農村路”建設,臨朐又部署了“綠滿城鄉、秀美臨朐”專項行動,投資1.4億元組織實施道路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努力實現“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觀”,打造出一條條“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觀大道。
如今,走進淹子嶺村,一座座石頭壘成的民宿掩映在綠樹叢中,青石地面嚴絲合縫,新修的窗欞與原有的構件渾然一體,愈發古樸典雅,吸引了大批游客紛至沓來。
“現在一年收入抵過去10年!”今年49歲,過了半輩子苦日子的村民李善霞沒想到,空置多年的石頭房修繕一新后還能變成“金房子”。
如今李善霞是民宿“隱逸雅居”的主人,之前和丈夫在外務工,辛苦一年能掙萬把塊錢。村子成景區后,她回來開起了農家樂,火的時候一天能接待20桌,每年至少賺12萬元。“以前村子、房子都是空的,現在都活了!”對比今昔,李善霞十分感慨。
“在星空下睡去,在鳥鳴中醒來,采花摘果、坐蔭芳林、閑話品茗,一家人來這里住下,能真正親近自然,放松心情。”從濟南來的游客王峰非常享受在這里的度假。
而隨著淹子嶺村入選“齊魯最美田園”,名氣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旅游+”經濟、“后備箱”經濟也讓村民們的小米、熏臘肉、土雞蛋等土特產供不應求。
“過去打完谷子去趕集,3塊一斤賣不出去,現在游客到村里買黑小米,每斤10塊都供不應求,到了旅游旺季,村里的山貨,沒有賣不了的!”村民肖廣玉自豪地說。
農民更有精氣神,農村更有吸引力。如今,淹子嶺上建起了“房車露營基地”,江北最大寫生基地“旅游綜合體”也已初具雛形,以原始石頭村落為載體的民宿和農家樂拔地而起……淹子嶺的旅游脫貧之路讓鄉親們都富了起來,也給深山古村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濰報全媒體記者 賀德良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