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9日訊 平度市人民檢察院緊緊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目標要求,近期以來深入探索輕微刑事案、辦理機制,以故意傷害、危險駕駛、盜竊、非法狩獵等案件為抓手,用“小專項”趟出“新路徑”。
專班推進“先行先試”
平度市人民檢察院全面梳理2023年度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占比達92.18%。構建輕微刑事案件辦理機制已是適應犯罪態勢和結構變化的必然要求。為此,刑事檢察部門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牽頭組建輕微刑事案件辦理專班,深化繁簡分流、輕重分離。
“輕微刑事案件大多是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小案’,其案件本身的社會危害性和行為人的社會危險性相對較小、社會關系可修復性較強。”平度市人民檢察院充分認識要更好實現辦理效果,需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注重準確定性,使不同危害程度的違法犯罪行為過罰相當,以案促治。
輕微刑事案件辦理專班堅持“小案”精辦,一體推進實體公正與程序高效、懲治犯罪與化解矛盾,在減少當事人訴累、強化矛盾化解上下功夫。專班結對辦案、以精攻專,推動134件輕微刑事案件矛盾糾紛化解、占比30%,同比提高70%,讓檢察監督更好融入社會治理。其中,促成馬某某故意傷害案刑事和解,化解長達三年的矛盾糾紛,該案件不批準逮捕理由說明書獲第一屆全省檢察機關案件質量監管優秀釋法說理文書,系青島首例。
協作共建“握指成拳”
輕微刑事案件辦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社會各界需要共同面對和回應的課題。平度市人民檢察院在市委政法委支持下,緊緊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目標要求,強化與政法單位溝通協作,共同建立輕微刑事案件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快速辦理機制和行刑銜接機制,并依托市鎮兩級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發揮專業性調解委員會、鎮街調解委員會和鄉村黨組織作用,將一切有利因素融入案件矛盾糾紛化解,搭建起打擊、保護、監督、預防、治理“五位一體”的綜合平臺。
平度市人民檢察院聯合有關部門設立了面積37.4平方公里的“增殖放流生態修復基地”、200畝的“補種復綠生態修復基地”,融生態修復、公眾參與和宣傳教育于一體。創新實施的治理非法狩獵等多個小專項活動,實現刑事檢察環節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的治理效果。
下步,平度市人民檢察院將依法有序探索輕微刑事案件辦理,以“小切口”為抓手,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向前一步延伸工作觸角,對輕微刑事案件依法提前介入,及時協同偵查人員、鄉村振興檢察聯絡員開展工作,爭取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努力實現輕微刑事案件辦理質效雙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記者戴謙 通訊員 何倩 任曉寧)
責任編輯:楊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