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上學”攔住人才進駐步伐
企業沒有人才很難發展下去,青島的人才環境需要進一步突破,打破人才落戶、子女教育等瓶頸。比如在高新區,外籍專家等海外人才回來,無法在青島買房子,他得交社保在青島落戶,我們企業只能通過變通的方式幫他們解決住房問題。
再比如,國內其他地方人才招引過來后,想把子女送去高新區的青島中學上學,但學校是積分制,還必須要有房子,孩子上學受到影響。對企業高層次人才,應該在子女教育和落戶上有所突破,如果解決不了類似問題,特別是孩子上學,人才是不愿意來的。
——青島嶗應海納光電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張建波
政策執行太刻板
“大塊頭”反倒“吃虧”
我們是一家市場化母基金,受“青島熱”吸引,計劃落戶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和相關基金。在注冊過程中有一個突出感受,從各區到市級,青島吸引基金公司落戶的政策很有吸引力,但在執行層面,卻缺乏靈活性與開放性。
僅僅就房租補貼這一細節,有的區市規定基金管理公司注冊資本金全部到位,才能享受到購建或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補貼。我們計劃設立的公司規模相對大一些,注冊資本在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但這些資金需要根據經營計劃分期繳納,一次性到位的可能性不大。這樣帶來的直接“利空”就是不能及時申領政府購房補貼;相反如果設立一家“小”基金管理公司,如注冊資本金在一、二百萬元,一次性到位比較簡單,購房補貼就可以馬上申請。長此以往,落戶青島的基金公司更多就會是“小塊頭”,注冊資本高的頭部基金公司會“打折扣”。
——國內某知名市場化母基金 徐經理
協調聯動
還得打破“條條框框”
我們企業一直在青島發展,能夠深切感受到政務服務的轉變,但在營商軟環境上,對標深圳等南方城市,青島還有提升的空間。個人感覺,在條框里的問題很好協調解決,在條條框框之外需要創新的往往難以打破僵局。
比如,企業注冊地在紅島,屬于城陽區,建設項目位于高新區,城陽區與高新區說是協調聯動,但實際操作上還是存在梗阻。我們也理解各區有自己的指標,但從企業角度來看,不應局限于條條框框,要調整工作流程和服務模式,建立協同機制。
——青島某高新技術企業高管
企業在網上被惡意中傷 政府不應缺位
今年初,國內某知名財經媒體旗下某平臺發布了關于企業惡意報道。內容東拼西湊,甚至編造很多不實內容,給企業聲譽造成了嚴重傷害。青島某政府部門負責人看到后,還曾特意向我求證。
這種情況近年來經常有,很多大企業也都有類似遭遇。網絡日益發達,很多“鍵盤俠”正在以極低的成本對企業多年來辛苦建立起來的形象和品牌帶來極大傷害。他們有的通過這種方式勒索企業,有的是受到競爭對手的指使。我們會主動組織公關部門進行應對,但面對海量的渠道,還是應接不暇。
希望青島能以政府為引導,統籌各方力量,建立一種有效應對機制。當惡意中傷發生,從發現到處理到追責,形成一套環環相扣的方案,有效保護青島品牌和企業的聲譽和形象。
——青島某大企業負責人
企業家培訓最好能“按需定制”
現在組織的各類企業家培訓活動很多,但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存在著一定的形式主義。應該說,搞企業家培訓的初衷很好,但在內容設置、課程安排上不夠精準,與企業的需求并不對路。每次參加這類活動都要求簽到,不想來還非得來,請來的專家講了一兩個小時,卻不是我們最關心最需要的話題,想提前走還不能早退,好好的活動成了“走過場”。
——青島某企業負責人

熱線電話:12345 82863300 82933327
郵箱 qdrbyljdb@163.com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客戶端與市政務服務熱線12345聯動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