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青島企業100強系列名單及2023青島年度社會責任示范企業發布
提質增效,青企與城市“共成長”

11月1日晚,2024青島企業100強系列名單發布。 楊志文 攝
“數”讀2024青島百強企業
●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39.29億元,比上年上升了2.81億元、7.7%
●資產規模、營收規模和盈利規模分別增長了8.28%、5.80%和9.54%
●有50家企業填報新產品銷售收入總計6586.62億元,占這些企業總銷售收入的55.31%,較去年增長2.09%;有79家企業取得112308項專利授權,較去年增長19231項
●制造業企業營收占比由上年的49.18%提高到49.63%,利潤增長率較去年提升了20.96%;納稅額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69.43%,較去年提升0.5%;員工人數占百強企業總員工人數的57.46%,較去年提升了0.34%
企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11月1日晚,青島市企業聯合會、青島市企業家協會發布2024青島企業100強系列名單及2023青島年度社會責任示范企業,展現青島企業發展的最新面貌和特點。
名單以企業2023年營業收入排序。海爾集團、海信集團、海發集團穩居青島百強企業前三位,2023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718.2億元、2022.2億元和1138.4億元。
從名單來看,青島頭部企業軍團表現穩健。與上年相比,名單前十位企業位次未出現大起大落,唯一的新面孔為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以534.8億元營業收入位居第八位。
制造業企業仍是青島百強企業的中流砥柱。面對全球產業格局的加速調整,2024青島百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的大部分指標較上年均有提升,表現出青島制造業企業較強的發展韌性。
越是面對挑戰,越考驗發展定力。青島企業始終信奉和堅持長期主義,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綠色低碳、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
“第一方隊”穩健前行
百強名單作為城市企業陣列的“第一方隊”,是映照城市經濟和產業發展的一面鏡子。
從今年的名單看,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青島頭部企業穩健前行,表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創新活力,在保持總體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發展質量有了新的飛躍。
大幅提升的百強入圍門檻是一個客觀見證:2024青島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39.29億元,比上年上升了2.81億元、7.7%。
反映企業運營情況的多個指標同步呈現顯著增長趨勢。2024青島百強企業的資產規模、營收規模和盈利規模分別增長了8.28%、5.80%和9.54%。
在技術變革極速發生的時刻,企業是創新發生的第一現場。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一年里,青島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進一步增強。2024青島百強企業中,有50家企業填報新產品銷售收入總計6586.62億元,占這些企業總銷售收入的55.31%,較去年增長2.09%;有79家企業取得112308項專利授權,較去年增長19231項。
從區域分布看,黃島區、市南區、嶗山區和市北區是青島領軍企業集聚的高地,2024青島百強企業中,有77家來自這四個區。前30家重量級企業主要集中于黃島區、市南區和嶗山區;利稅貢獻方面,嶗山區、市南區和黃島區位列前三名,占各區市百強企業利稅總額的79.32%。
制造業加速提質向“新”
制造業是青島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從2024青島百強企業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在企業持續拼搏之下,這塊“壓艙石”的作用正在被進一步夯實。
數據顯示,2024青島百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營收占比由上年的49.18%提高到49.63%,利潤增長率較去年提升了20.96%;納稅額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69.43%,較去年提升0.5%;員工人數占百強企業總員工人數的57.46%,較去年提升了0.34%。從產業分布看,2024青島百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七大產業領域。其中,食品飲料企業數量最多,達到10家,其余為石化化工8家、汽車機車8家、機械鋼鐵6家、家電電子2家、紡織服裝2家、船舶海工2家。
青島制造業企業加速布局新技術新賽道、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持續提升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推動青島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
海爾、海信作為中國家電行業龍頭企業,帶領青島家電產業加速向世界級邁進。海爾已連續15年蟬聯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全球第一,海信電視出貨量穩居“世界第二”。
青島國恩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持續延伸產業鏈,逐步構建起涵蓋綠色石化、有機高分子改性、有機高分子復合、可降解、光顯、運動健康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結構部品等化工新材料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集群。
特銳德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培育出的特來電持續引領充電行業發展,助推青島電力裝備行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分別高于全國和全省3.6個和1.2個百分點,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二位。全市工業35個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77.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2.3%,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9個百分點。
這些提振人心的數據正是青島制造業企業不斷突破創新、加壓奮進的成果。
擔當社會責任示范
企業越大,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尤其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更加深入的當下,社會責任已然成為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度量著企業的實力,塑造著企業的形象,映照著市場的信心。
入選“2023青島年度社會責任示范企業”的企業,是青島企業在綠色低碳、服務民生、現代治理等方面積極履責,與城市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生的榜樣。
坐落在平度新河化工園區的海灣集團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利用中心,由青島海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擔負著為青島全市處理危廢的社會責任。公司不僅以數字化運行實現危廢環保處理,還將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余熱“變廢為寶”為園區其他企業所用。
拉長綠色循環產業鏈,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建設多個廢舊輪胎循環利用“工業4.0”智能化工廠,推進輪胎全壽命周期綠色化管理,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廢舊橡膠綠色循環企業。
作為青島中德生態園的開發建設與運營主體,中德聯合集團有限公司探索生態城市的落地實踐。園區已累計建設超低能耗建筑117萬平方米,年減碳量約2.67萬噸。
從綠色智能建造主業出發,瑞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將產業觸角深入智慧服務、大健康、智能制造等與改善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不僅如此,公司還著力推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捐資助學、職工互濟、志愿服務,為慈善事業累計捐款捐物數額超4.5億元。
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則是國信集團為進一步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打造的“耐心資本”。公司以產投模式助力青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目標到2030年前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不少于3個具有完善產業鏈條和全國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這些在社會責任履行上領航的“示范生”,生動詮釋了企業的價值不僅在于創造財富,更在于與城市共成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楊光)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