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在多領域密集出臺政策舉措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催生新質生產力塑強發展新優勢

今年以來,青島充分發揮高能級開放平臺作用,以更高水平開放增創發展新優勢。圖為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駛出上合示范區。
“拎衣要拎衣領子,牽牛要牽牛鼻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把“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列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謀劃和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務和改革舉措。
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很多方面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今年以來,青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緊緊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堅持以重點帶動全局,蹄疾步穩、有力有序推動改革,政策舉措密集出臺,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圍繞“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作出詳細部署,其中提到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等。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藍海,代表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成長空間。10月初,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青島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搶抓低空空域改革、密集創新和規模應用發展機遇,提出布局青島市低空經濟提升區、低空無人駕駛試驗區、低空經濟生態區,重點實施開放多元場景、融合智能設施、優化產業生態、強化要素保障等4個方面、16項任務,加快形成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到2026年,全市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推動外貿穩增提質,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今年8月,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青島市推進對外貿易穩增提質若干措施》,推出包括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促進外貿優進優出、大力發展貿易新業態、優化外貿領域營商環境、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等5方面14條措施,助力青島外貿創新發展。前三季度,青島完成進出口6818.2億元,增長2.9%;規模占全省比重27.5%,較上半年提升0.5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保持第5位,在全國128個重點城市中穩定在第9位。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今年以來,青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創新的部署要求,圍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增強創新資源集聚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聚焦頂層設計,青島出臺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明確堅持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海洋科技創新為特色、以科技研發投入為保障,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高質量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市,提出到2028年,科技型企業數量、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省級以上科創平臺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額、技術經紀人數量等重點指標翻一番。
海洋經濟前景廣闊,青島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必須始終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堅定不移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今年,青島印發深入實施“海創計劃”加快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2024—2026年),啟動“海創計劃2.0”,立足青島市海洋科研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提出8個重點發展產業,配套開展六大提升工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此外,聚焦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青島印發深化產學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效專項行動方案,發布加強科技財政金融協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若干政策,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和社會力量投入創新的積極性。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在9月19日舉行的2024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海創匯第八屆全球創業創新生態大會上,青島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該平臺旨在解決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成本高、挖掘不精準、申報不主動、無法動態跟進等痛點,通過建立四級企業培育庫和三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緊密聯系機制,實現培育賦能更精準、企業診斷更高效、輔助決策更便捷,全面提升服務優質中小企業的水平。此外,大會還圍繞人工智能、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產業鏈,舉辦了兩場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專場對接會,賽輪集團、青島特鋼等“鏈主”企業現場發布應用場景和技術合作需求,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行路演和對接。
聚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青島各區市緊鑼密鼓推出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如,西海岸新區啟動青島市創新增設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專業職稱申報,這是為“芯屏”產業鏈專業技術人才提供職稱晉升通道的新嘗試;嶗山區瞄準青年人才群體,出臺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通過“四個模式”20條舉措,加快構建青年發展綜合支持體系,營造青年人才近悅遠來、安居樂業的發展生態。
建設制度型開放示范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青島立于開放、興于開放,外向型經濟活躍,擁有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對外開放優勢明顯。
今年以來,青島充分發揮高能級開放平臺作用,深入實施上合示范區擴能行動和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積極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以更高水平開放增創發展新優勢。
日前,在青島空港綜保區內,一輛滿載假發、輪胎、支架等貨物的廂式貨車從海關監管通道駛出,將經膠東機場運往美國。“這是一票海外電商業務,我們提前在綜保區備貨,客戶下單后,直接從綜保區出貨,可將跨境電商產品的出口時長縮短10天以上。”和興耀達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總經理官林海說。
這是青島空港綜保區啟動的“1210”出口業務,即“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是指國內外個人和電子商務企業通過將貨物存放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待客戶在海關認可的電子商務平臺下單后,迅速出關進行跨境交易的一種監管方式。除了進出關的快捷便利,“1210”模式下的貨物,進入綜保區后就可以享受產品退稅,退稅周期比過去縮短一個月以上,能有效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
營商環境事關高水平對外開放。今年8月,青島市印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若干措施,以務實服務、真金白銀誠邀城市發展的“全球合伙人”;市口岸辦發布新一輪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在口岸服務輻射功能、口岸通關物流效率、智慧口岸建設等6個領域發力,進一步提效率、降成本、促發展……
堅持刀刃向內,以重點帶動全局,青島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持續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薛華飛)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