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名為“夢回大唐”或“死亡三秒”的“死亡游戲”在青少年群體中流行,引發了廣大家長的擔憂。據報道,這種游戲是通過特定動作,讓參與者短暫缺氧休克。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參與游戲時發出尖叫并滿臉冷汗,迅速暈倒,直到第二天還有頭痛頭暈等不適癥狀。
早在2004年,教育部已明確表態,堅決制止“死亡游戲”在學生中傳播,但此類游戲仍多次在校園中死灰復燃。
青少年往往對新奇、刺激的事物有探索欲望,但對危險缺乏認知。尤其在相對封閉且社交聯系緊密的校園環境中,青少年的從眾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一部分同學玩某種危險游戲并表現出“勇敢”“酷炫”“與眾不同”時,其他同學為了能夠“合群”,有可能跟風參與。
在此背景下,學校和家長的教育和引導至關重要。以往,學校和家長強調的安全教育,更多集中在防火、用電、交通安全等生活常識方面,而對于新興的、隱藏在課余娛樂中的“軟刀子”缺乏及時的教育警示。
就拿前段時間風靡校園的“養臭水”游戲來說,學生們把各種過期食品、腐爛水果甚至小昆蟲等收集起來,加水放在瓶子里,滿心期待它發酵爆炸后散發臭味。可在這一過程中,臭水產生的氣體、細菌可能會使人中毒、呼吸道感染,而學校和家長對于此類新興危險游戲,缺乏足夠的關注。
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點馬虎。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須共同努力,關注孩子的娛樂方式,一旦察覺到危險苗頭,就要及時糾正、提醒,同時,要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其風險認知能力,引導他們參與積極、健康的文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