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萊西市馬連莊鎮于家屯村黨支部書記于杰站在屋頂上,環顧著煥然一新的村貌,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于杰沒想到,多年來村里都沒啥變化,自從來了鄉村振興工作隊,村子華麗蝶變。看著于家屯村70多戶人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馬連莊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青島市文明辦副主任姜鴻發感觸很深:只要用情、用心干事兒,再窮的村也沒有過不好的日子。除了于家屯村,工作隊還引進了不少高效農業項目,馬連莊鎮的現代農業發展節節攀升,許多農民分享到了紅利,舒心幸福的日子就在奮斗的路上。

/ 巨變/
“道德超市”讓全村動起來
馬連莊鎮緊靠招遠市,是青島北部最遠的鄉村之一。姜鴻發深知肩上的擔子不輕,雖然在進村前就有心理準備,沒想到,2018年4月第一次走進于家屯村,他還是感覺很“意外”。
村里到處是垃圾,雨天出門兩腳泥,車子進不了村......眼前的景象,讓姜鴻發和工作隊的幾個人有些心酸。怕白天找不到人,一連幾個晚上,工作隊員入戶和村民拉家常了解民意。
調查研究后,工作隊發現,于家屯村人缺少的是一股精氣神。扶貧先扶“志”,于是,先從抓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開始,把村里10多名黨員集中起來,成立了首個村民志愿服務隊,工作隊帶著黨員搞起了村里的衛生和街道綜合治理。緊接著,工作隊又將志愿者積分制用在了村莊治理上,從社會各界籌來一些生活用品,按照積分多少對志愿村民進行獎勵。
為了把村民的精氣神提起來,工作隊建起了“道德超市”。凡是參加村里集體勞動的志愿者,都可以按照積分,從超市領取相應的獎品。這一創意讓全村都動了起來。在村里長住的100多名村民紛紛報名,大家爭著在“志愿服務村民名單”上摁下紅手印,承諾自愿為村里建設義務勞動。
“原來沒人主動干的事,現在大家爭著去做。 ”初到于家屯村后發生的微小變化,讓姜鴻發和工作隊的每一個人感觸頗深。在工作隊辦公室的電腦里,至今還保存著上百張于家屯村最初“臟亂差”的老照片。看著現在干凈漂亮的于家屯村面貌,這些照片儼然已成為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
/ 故事/
一眼水井“潤”心田
冬日的正午,暖暖的陽光斜照在于家屯村的大街上。村民劉雪蘭和梁貴珍,剛剛趕集回來,路遇正在村里規劃文化廣場建設的姜鴻發,兩個人不禁拉著姜鴻發的手,夸起了工作隊的事跡。
的確,這兩年,工作隊為于家屯村干了不少事,其中“愛心井”的故事很耐人尋味。
于家屯村原先有一口老井,水位深不說,水質也出現了問題。因為村集體拿不出錢打井,所以吃水問題成了老大難。工作隊了解后,不敢有半點耽擱,立即著手解決。工作隊很快籌到打井需要的幾萬元資金,請來技術人員進行地質勘測。最終在村西北側發現有豐富的地下水源。半個月后,一股股清澈的井水流進了村民家里。為了徹底解決村民吃水問題,工作隊又聯系相關企業資助,為70多戶村民家里安裝上了凈化器,讓于家屯村230多口人全部吃上了純凈水。后來,村民們為這眼井起了個名字叫“愛心井”。
地下排水系統解決了村里容易積水的問題,小型健身廣場成了村民的樂園,原來破舊的墻體整修一新畫上了彩畫,10多條小街小巷鋪上了水泥.......村容村貌變美了,家家戶戶又吃上了純凈水,全村村民的心一下子凝聚到了一起,精氣神也明顯提了起來。
作為鄉村振興扶貧干部,要用情、用心做事,讓每個村民在村莊建設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姜鴻發是這想說的,更是這樣實踐的。村里“道德超市”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村民孝敬老人、好鄰居、好婆婆、好媳婦等,都會根據積分領到獎勵。村里的風氣、村民的家風慢慢發生了很大變化。
/ 突破/
建廠幫助村民致富
于杰不敢想象,短短兩年時間,村里發生這么大的變化。他常常一個人走在村里平坦的水泥路上,看著花花草草發出贊嘆。如今更讓他興奮的是,以前沒做成的事,現在成了現實——村里有了第一個工廠,自己還成了廠里的負責人,而這個村辦企業是工作隊自籌資金辦起來的。
走進于家屯村石磨面粉廠,一股麥香撲面而來,這是于家屯村特有的大自然味道。姜鴻發說,要想改變村里的經濟狀況,讓村民徹底致富,就要幫村里做起產業。去年,工作隊籌措40多萬資金,在于家屯村建起了一個小型石磨面粉廠。純天然的手工磨面,到制成面條等產品,現在于家屯村已經擁有了第一家企業,注冊了第一個商標,村集體的賬戶上實現了零突破,開始慢慢有了收入。
于家屯村這兩年變美了,村民相見總是笑容滿面。于杰心里清楚,這些變化來之不易,凝結著姜鴻發和工作隊的心血。村莊變化的背后,是鄉村振興工作隊的付出。兩年多以來,包括政府財政扶貧和社會自籌資金在內,先后投入于家屯建設達到了600多萬元。 “將來于家屯村不僅徹底告別村莊舊模樣,而且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遠,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姜鴻發自信地說。

新聞延伸
聯鎮幫襯 產業扶貧
于家屯村發生的變化,只是鄉村振興工作隊用心走出的一個樣本和縮影。按照“聯鎮幫村”的路子,工作隊對5個重點幫扶村莊農業進行了設施配套,有的村莊搞起了葡萄產業,有的村種起了菊花、金銀花,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現代高效農業大好圖景。
一個產業能帶動一大片村莊走上致富道路,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狀況。去年,經過多方努力,工作隊成功引進了占地1000多畝的馬連莊金銀花基地,到了采花期,一名村民最多一天收入360元,比種一畝地收入還高。這個項目落戶后,周邊幾個村莊的數百名村民成了產業工人。將來這里要發展成為文旅產業,成為青島獨特的風景區,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田園綜合體。僅這一個項目就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20多萬元,農民每年增收200多萬元。
工作隊利用城區產業升級、企業外遷的機遇,招引相關企業到萊西投資建廠,先后與海燕木業、潔神科技、浩州模具、瑞松鋼纜等公司進行了積極接洽,目前達成了初步投資意向。這兩年,工作隊參與協助馬連莊招商引資55個項目,投資額達到21億元。馬連莊的生產總值,也從2017年的21.6億元,上升到了去年的24.78億元,馬連莊的財政收入也比兩年前翻了一番。
小村“蝶變”視頻。 視頻剪輯 劉宇航
記者手記
把村里的事放在心坎上
只要撲下身子,把村民放在心坎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兒。在工作隊的兩年多時間,姜鴻發已經對馬連莊鎮許多村莊的情況了如指掌。尤其是于家屯村,70多戶、237口人,多數村民的名字都能叫上來。因為還要處理市文明辦的日常工作,許多時候,村里的建設需要加班加點完成。
于家屯的蝶變,是馬連莊鎮鄉村振興中的一個典范樣本。有了這個經驗,許多落后的村莊很快就能華麗轉身,這正是青島市委組織選派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初心所在。在姜鴻發看來,幫扶一個村、一個鎮,需要用心、用情去做,盡己所能,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干事,總會讓農村的舊模樣發生改變。即便有一天鄉村振興工作隊撤離了,這里永遠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人走心已留,這份幫扶的情懷永遠存在,不會停止。如今的馬連莊鎮,正在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相信這里的圖景會越來越好,村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幸福。(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