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7日訊 月球背面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探測器運用了哪些前沿科技?如何在地球上操作月球背上的月球車?月球坑中隱藏著哪些神秘物質……值此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之際,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書寫的《月背征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一書付梓,首次印刷限量簽章版預計將在12月中旬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面市,滿滿的細節將破解你腦海中所有的航天疑難。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征程。自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到現在,經過50多年的發展、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努力,中國航天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國際航天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宏偉壯闊的航天事業背后,那一群默默奉獻的航天人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擔負著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工程飛行控制任務,自1996年3月成立以來,先后圓滿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4次無人飛行、3次載人飛行、4次交會對接以及空間實驗室任務;探月工程嫦娥一號、二號繞月探測和嫦娥三號軟著陸巡視勘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以及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飛行控制任務。
在這本書里,中國探月國家隊——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講述人類登陸月球面的全部過程,以及操控月球車的幕后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從月球車工作原理、地外天體遙操作技術到駕駛員的修煉過程,從“鵲橋”中繼星的發射定點到月球背面著陸點選擇,從一波三折的降落過程到“南征北戰”一次次月面涉險探測,一項國家級的偉大工程正逐步在我們眼前展開。壯觀的月球景觀、月球車的神秘冒險之旅、震驚世界的科學發現將由近百張高清圖片一一見證。

月球車駕駛員是飛控中心一個很特別的飛控崗位,《月背征途》一書通過“司機”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月面駕駛這一特殊的任務和完成這一任務所需的特殊技能,科普了月球車的構成、遙操作中主要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月面科學探測的基本方法,以及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軟件系統工作原理。
當然,本書的重頭戲還是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2019年 1月 3日,嫦娥四號代表全人類來到了月球背面。書中完整記錄了月球中繼衛星的發射和Halo軌道捕獲過程,以及月球背面著陸驚心動魄的 72小時。月球背面可選著陸區域很多,為什么選擇馮·卡門撞擊坑?主備著陸區怎么使用?如何在中繼星的支持下實現月面軟著陸?書中都會給出答案。
書中最生動的部分應該是玉兔二號駕駛日記了,在這部分中使用了大量玉兔二號實拍的月球表面圖像(很多是首次公開出版),記錄了玉兔二號從2019年年初開始的第1個月晝到第23月晝,在月面生存659天、行走565.9米所經歷的事件和獲得的驚人發現。在這里讀者將會看到玉兔二號如何突破玉兔一號的行走記錄,如何拍照,如何“睡覺”,如何發現神秘膠狀物,如何成為在月球上活得最久的月球車等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寄托著中國人的探月夢想,《月背征途》這本書展現的正是中國航天人探索宇宙奧秘的勇氣與膽識,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將繼續推進探月工程,探測月球兩極,建立月球科研站,并終將實現載人登月,圓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請讀者與這本書一起見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