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青島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第六屆青島市教育改革成果。李滄區教體局《構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協同推進體系》項目獲得全市教育改革創新獎!
在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的征程中,李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這項“第一民生工程”,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教育設施建設、優化教育結構、增強教育發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入手,好學校、好校長、好老師、好課堂、好學生齊發力,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出教育領域的“李滄樣板”。
完善學位供給,擴大優質資源
李滄區一直將教育作為一項大事來抓,針對區內外來人口較多、對學位需求較大的實際問題,投入巨大財力進行新校舍的建設。自2016年以來,全區新建成并啟用的學校和幼兒園達27所,新增學位2.2萬個,學校和幼兒園建設數量、規模、品質均在全市前列,打造了學校和幼兒園建設“李滄樣板”。


在青島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李滄區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與青島二中和青島實驗初中分別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其中,作為我市歷史上第一所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的公辦學?!鄭u二中院士港分校已經開門辦學。青島實驗初中李滄校區建設也正在加緊推進。


健全五育并舉,實施多彩教育
構建多彩課程體系。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個性、自主、終身發展的要求,實施李滄多彩教育項目。在全區一、二年級普及乒乓球,三年級普及合唱,四年級普及游泳、五年級普及器樂等體育藝術活動。同時,堅持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相結合,打造區域精品課程,實現活動課程化、課程品質化,助力學生多維發展......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點、生生有特長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格局。


搭建多維的發展平臺。依托青島國際院士港和絲路協創中心等平臺,創新開展“一校一院士,牽手伴成長”和“絲路精神從娃娃抓起”等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國際視野。


實施教育改革,激發內生活力
推進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制定《李滄區教學質量三年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加大教學工作在學校年度考核指標中的比重。提倡校長、干部任課,領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育微改革,大膽探索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的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健全區級財政經費定期增長機制。教育經費支出實現連年增長,確保了教育優先健康發展。實施生均公用經費撥付標準高于市最低標準并逐年增長的政策。2020年,李滄區保持生均公用經費不降,為全市最高。
建立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保障機制。實施菜單式教師培訓模式改革。重點推進全員、骨干、新教師、班主任四個層面的精準培訓。廣泛挖掘區域內優良教師資源,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孵化作用,實施分級分層梯次培訓,實現區域內優質資源快速分享。創新開展“尋標對標”知名學校工作,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等120余所知名學校建立學習交流機制。建立教師發展激勵機制。定期評選最美教師、功勛班主任、愛校如家先進個人等,用身邊的典型鼓舞教師。


建立學校安全立體管理機制。推進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標準化建設。印發《李滄區教育和體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流程》,落實“突發事件發生后,15分鐘內電話報告、40分鐘內書面報告”規定,各單位在公安、消防等部門的指導下,每學年組織不低于10次的實戰化、情景化應急疏散演練。推進教職工安全培訓和校園專兼職應急隊伍規范化建設。通過“第一響應人”和“國家應急救援員”培訓班等方式,各學校建立一支不低于8人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推進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常態化建設。深化由多部門組成的校園及周邊秩序綜合治理聯動聯防機制,為學校辦學安全托底,全區連續多年無重大校園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新聞延伸:
由青島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的教育改革成果評選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入選項目體現創新性和領先性,突出實踐性和效益性,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廣性,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提質量、以改革增活力,以點帶面,助推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李滄教育公眾號)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