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是老城發展的內生動力。日前,市北區召開“打頭陣當先鋒 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專場。記者自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市北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社會治理賦能“兩手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強區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產業鏈、載體、資本組合招商,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80個;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6家,總量達145家;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1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2家;93個項目入選市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引進各類人才2.1萬人……一個個數字生動描繪出科創發展新圖景,市北全域以優質項目支撐大發展,以科技產業引領大發展的目標已然明晰。
培育新質生產力
面對區域發展實際,市北區確定了“2+6”特色產業體系,藍圖之上,如何將產業規劃落地執行,不斷提升“2+6”特色產業發展能級,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以來,市北區堅持內培外引雙向驅動,提升招商質效擴增量,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80個。其中,聯合百洋醫藥,推動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產業基地一期實現“當年拿地開工、當年竣工投用”,已落地10億級匯鑄百洋醫康產業投資基金,引進華科先鋒、百年康健等頭部企業,著力打造主城區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地;啟動雁山科技生態城高端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瞄準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方向,加快推動十余家優質企業落地。
全省首臺重型燃氣機組——華電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全面投產運行,新增清潔供熱面積1600萬平方米,碳排放下降6成左右;青島啤酒智慧供應鏈升級及數字化產業鏈貫通項目建設提速推進,建成后將實現主要產線智能倉儲全覆蓋,提升生產效率60%;頤中煙草研發制造中心開工,東軟載波創新中心主體封頂……放眼全域,市北區科技創新“磁場效應”的高端產能將陸續釋放。
此外,市北區還加碼布局新興賽道蓄勢能,攜手華為建成全國第2個“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依托中央商務區新媒體企業集聚優勢,搶抓行業風口,率先啟用青島網絡微短劇基地、網絡視聽綜合服務中心,落地全省首個網絡微短劇審核站,全鏈條服務“網絡爆款”向“精品力作”升級。
打造創新加速器
科創實力不斷攀升,滋生著培植企業創新發展的沃土,并持續吸引新型產業項目落地。而在智能科創項目、企業紛紛落位的同時,人才也源源不斷輸入,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今年以來,市北區多措并舉,搭建創新平臺,助力孵化培育優質創新型企業。落地北方首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服務基地,全方位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質量標準品牌建設、投融資等6大服務,助力企業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市北區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6家,總量達145家。強化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認定10家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平臺總量增至111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5家、占全市的21.7%。
創新主體動力充沛。進一步健全完善創新主體梯度培育體系,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1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2家、雛鷹企業6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6家、省瞪羚企業16家,全區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4.5%,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過半、居全市第二,青島啤酒等企業參與的3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93個項目入選市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
創新人才加速匯聚。放大山東省首個“雙國字號”人力資源產業園平臺作用,累計營收突破240億元。啟動青年人才活力城區建設,在全市首發“青享卡”青年人才專享禮包,打造全省首個高層次人才尊享街區。新建省、市級博士后創新實驗基地和專家工作站12家、招才引智工作站17家,發放創業貸款2.2億元,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余套。引進各類人才2.1萬人,實現新增就業4.98萬人、完成率全市第一,扶持創業6500余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讓更多人才在市北施展才華、成就夢想。
賦能治理新路徑
科創支撐不僅作用于產業領域,在服務領域也展現出強勁的推動力和支撐力。今年以來,市北區堅持以科創賦能治理,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加快形成數字市北新路徑。
數字政務便民利企。今年以來,市北區積極打破“數據孤島”,在全省率先開發優化營商環境數據服務平臺,歸集企業經營等10大類、160項,共300余萬條數據,實現全區二十余萬戶市場主體情況“一點即查”,相關經驗獲評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優秀案例一等獎。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持續深化“一網通辦”“愛山東”市北分廳上線便民繳費等24類高頻事項、740余個服務應用,讓群眾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腿。
數字治理提質增效。統籌融合政府專網、公安專網、社會側互聯網等1.2萬多路視頻資源,構建立體化視頻感知“一張網”,為社會治安防控、城區精細化管理等提供堅實保障。推動智慧化建設向基層延伸,累計建成九十余個智慧社區,創新構建“未來街區+智慧社區+數字家庭”融合發展模式,讓群眾近距離體驗更多智慧場景,不斷提升幸福指數。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檸檬豆連續兩年入選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支持企業承辦市級供需對接會五十余場,指導發展“檬豆貸”“天織星河”等數據產品,目前服務企業超1200家,授信金額超10億元。服務青島勘查測繪院編制形成第一批時空數據要素交易標的清單,全國首次數據產品場內交易全程實現“金融監管閉環”。港口科技等4家企業入選省級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百靈信息等3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實驗室。(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責任編輯: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