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發生故障停用,旁邊貼著交費通知單。
■訴求來源
12345·青訴即辦
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
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
經過20天的等待,嶗山區居民徐先生所住單元的電梯終于修好了。1萬多元電梯維修費,全樓上下折騰了快3周才收齊。
在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居民住進裝有電梯的樓房。隨著使用年限增加,我市不少住宅電梯,尤其是使用10年以上的老舊電梯開始出現卡頓、停運等病癥,亟待維修。根據有關政策,電梯維修費由業主承擔,可以申請使用房屋專項維修資金或由業主分攤。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電梯維修資金籌措過程并不順暢,不僅耗時較長,還極易引發各種矛盾。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又該如何破解?近日,記者展開了調查。
分攤費用意見不統一
70多歲的趙女士居住在即墨區。今年12月初,樓里的電梯壞了,她第一時間通知了小區物業公司。“我們這座樓一共11層,就一部電梯,二樓以上的20戶人家全指著這部電梯上下樓。”趙女士告訴記者,物業公司很快就聯系了電梯維保單位,檢查后確定電梯變頻器損壞。隨后,電梯維保單位核算出換件費用為8600元,由物業公司聯系單元住戶交費。
8600元,20戶居民,平均一家430元,錢湊齊了一兩天就能換件。聽到報價后,趙女士早早就交了錢。然而事態發展并不順暢,6戶居民拒絕分攤費用。
“住宅電梯運行時限超出質保年限以后,維修換件可以申請使用房屋維修資金,也可以由業主分攤。我們小區2009年交付,首批住戶大多未繳納房屋維修資金,所以,我們直接向居民收取維修費。14戶居民很配合,但6戶居民以未入住、房屋出租、居住樓層低不需要電梯等理由,一直不交錢,影響了電梯維修進度。”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李女士告訴記者,電梯停運樓座里有好幾戶老年人,他們上下樓不便,也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為了保障他們的生活,物業公司安排專人提供跑腿服務。
為了提醒未交費居民盡快交費,物業公司多次聯系相關業主,并在單元樓內張貼催費通知,終于又有3戶居民交了費。“就剩下最后3戶沒有交費了。我們與電梯維保單位商量了一下,他們減免一部分費用,我們墊付一部分費用,最終在近日將電梯維修完畢。”李女士說。
城陽區居民王先生家門口的電梯停運時間更長。王先生居住的樓座2014年12月交付,單元內兩部電梯已運行10年,早已過了質保期。今年11月上旬,一部電梯因鋼絲繩斷股停用,經電梯維保單位檢查,需要更換690米鋼絲繩。隨后,小區物業公司發布通知,擬申請使用房屋維修資金9855元維修電梯,68戶居民每戶需分攤約150元。“通知發出后,業主群里反對聲一片,大多數居民認為已繳納電梯運行費,小區還有一些公共收益,電梯換件費用應由物業公司負責。”王先生告訴記者,因為40多戶居民拒絕簽字,達不到三分之二業主同意的條件,無法使用房屋維修資金,電梯停用30多天,十分影響生活。在居民的不斷投訴下,小區物業公司先行墊付費用維修了電梯。
此類電梯維修收費難的情況并非個例。據了解,電梯故障、維修是市民反映的熱點問題。記者梳理黨報熱線82863300、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和12345·青訴即辦接到的市民訴求發現,僅今年下半年,就有50多個小區(樓座)的居民反映,維修資金籌措困難致使電梯長時間停用,涉及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和平度市。
費用難收齊為哪般
市市場監管局曾根據2023年96333熱線情況,對我市發生的電梯困人故障進行過分析。數據顯示,投入使用年限0-6年的困人故障為496起,困人率為0.96%;投入使用年限6-15年的困人故障為1164起,困人率為2.90%;使用15年以上的困人故障為222起,困人率為3.05%。在發生困人故障的電梯中,住宅電梯占比達66.74%。市市場監管局建議使用單位加大對老舊電梯的關注,加強安全檢查與評估,確保電梯運行安全。
市物業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法律法規,電梯屬于公共設施設備,所有權屬于業主共有,電梯運行年限超出質保期后,其維修、更新費用應由業主承擔,可以申請使用房屋維修資金或由業主分攤。《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39條明確規定,住宅電梯需要更新、改造、修理的,更新、改造、修理方案應當經符合規定人數的業主同意。更新、改造、修理費用應當使用結余的電梯運行費和利用電梯發布商業廣告的收入支付,不足部分由業主共同承擔。
陶先生是島城一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他介紹,目前,青島市的電梯運行費為每月每平方米0.4元(建筑面積),電梯廣告費一般為每年每部3000元左右,兩者多用于電梯運行的電費、維護保養、檢驗和小部件更換。如果要更換大部件,只能由業主出資。“青島夏季比較潮濕,老舊電梯部件很容易受損,引發故障的概率較高。有了電梯廣告費作補充,一般的部件我們就直接更換了,如果小區沒有電梯廣告,一些小部件也得申請使用房屋維修資金或直接向業主收費。”陶先生表示。
陶先生告訴記者,盡管政策很清晰,但向業主收取電梯維修費的過程并不順利。“一些業主認為電梯維修就該由物業出資,不愿意分攤費用。我們講明政策后,有人能改變想法,但仍有人以房屋出租、樓層低不需要電梯等為由,拒絕交費。為了不影響電梯維修進度,我們公司規定,費用湊到85%左右就啟動換件維修,未湊齊的費用由公司先行墊付,之后再找業主繼續溝通。”陶先生說。
記者調查發現,對物業公司服務不滿意也是部分業主拒絕分攤電梯維修費的原因。采訪中,多位市民認為,老舊電梯之所以故障頻發,既與電梯部件損耗、老化有關,也與物業公司管理不善有關。
2021年以來,市民王女士居住樓座的電梯已經多次停運,每次都由居民分攤維修費用。王女士認為,電梯頻繁損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物業公司不作為。“我們小區管理混亂,人員隨意出入,經常有人搬著重物進電梯,拿著箱子、木板擋著電梯門,甚至還發生過裝修材料撞壞電梯的事情。業主們多次要求物業公司加強管理,保護好電梯,物業公司卻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以后再征集電梯維修費用分攤意見,我肯定不會同意了。”王女士說。
部分電梯維保水平低也影響了業主的交款意愿。電梯維護保養是在電梯使用過程中保證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包括對電梯的清潔、潤滑、檢查、調整等。電梯管理方通過合同約定,請有資質的電梯維保單位對電梯實施維護保養。
“電梯如果維保得當,可以使用較長時間。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電梯管理方對維保工作不重視,電梯維保單位不拼服務拼低價,致使電梯維保水平低,故障多,居民對此意見大,不信任電梯管理方和維保單位,自然不愿意為后續維修買單。”一位長期從事電梯維保工作的人士表示。
探索給住宅電梯“買保險”
據統計,我市目前安裝電梯12.6萬余部。電梯作為市民出行的重要設施,維修費用收取耗時長,維修速度慢,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亟待系統性解決。
市政協委員,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首席技師、注冊安全工程師郭磊認為,住宅電梯管理方和使用方不一致,主體責任不明確是產生維修資金籌措難題的直接原因。有關部門首先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住宅電梯的產權屬于小區業主共有,主動配合電梯維修費用分攤工作。同時,發揮好業委會、居委會的作用,當維修費用收取困難時,業委會、居委會應該及時介入,推動相關工作開展。
“有關統計顯示,近三成的電梯困人故障是由垃圾阻門、超載、惡意扒門等人為原因造成。我們還要通過多種手段提升市民安全乘梯意識,從源頭上降低電梯故障率,延長其使用壽命。”郭磊說。
市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年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學峰建議,青島可以借鑒廣州、寧波、成都、滄州等地的經驗,探索電梯維修保險,破解資金籌措難題。“電梯是垂直的交通工具,屬性跟機動車類似,汽車有車損險,電梯也可以有維修險,使用維修資金或電梯運行費投保。電梯更換重要配件或整體置換時,由保險公司理賠,從而一次性解決資金來源問題,避免業主因分攤資金產生矛盾糾紛。”孫學峰認為,保險機構介入后,為了降低賠付成本,將對電梯管理和維保工作加強監控力度,可以進一步提高電梯安全運行水平。
青島正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正強長期關注電梯安全問題,他建議通過現代化手段提升電梯管理、維保水平。“青島可以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電梯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在電梯中植入芯片等舉措,全面掌握電梯運行、維保情況。如果再出現違規阻擋電梯門、超重物品進電梯及不合規維保行為時,平臺可以及時要求物業公司、電梯維保單位整改,并通知監管部門。如果電梯的管理、維保水平都提高了,業主的心氣順了,電梯維修資金籌措也就不會那么難了。”曹正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