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創新奇智成立;2022年初,創新奇智以我國“AI+制造”第一股的身份登陸港交所,以極快的速度實現公司發展的第一次跨越。
但仍處于高速變革中的人工智能行業從不輕易留給從業者喘息的機會。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大模型成為驅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引擎,由此掀起了AI行業的新一輪革命。
面臨行業的種種新變化,徐輝始終強調“戰略要有定力,戰術要有活力”這一原則。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創新奇智面臨行業變革所要堅持,更是企業面臨當下全球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所應堅守的生存法則。
創新奇智成立至今,正是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時期。“既堅韌不拔又靈活應變,用自己的超級確定性來對沖外界的不確定性,這是企業家在不確定性時代最重要的精神特質。”徐輝說。
帶領創新奇智盈利是徐輝的下一個階段性目標。堅定all in(全力以赴)“AI+制造”的決心,并根據形勢不斷調整業務模式,實現穩健發展將是創新奇智始終堅持的策略。
用大模型串聯所有工業軟件
時至今日,大模型的顛覆性意義已經毋庸置疑,擁抱大模型是所有企業的選擇。
但如同之前的每一次技術變革一樣,如何開發“抗打”的產品,加快推進技術落地應用并沒有標準答案。
在徐輝看來,過去AI帶來的是“點”式改變,針對某一個點的問題去解決,比如針對產線質量檢測、工地安全管理推出解決方案。大模型帶來的則是“面”式改變,針對的是系統性問題,比如用大模型串聯所有工業軟件,進一步提升工廠運營效率。
以創新奇智開發的ChatBI生成式企業私域數據分析應用為例,用大模型打通制造企業內部MES制造執行系統、QMS品質管理系統、EAM設備管理系統、LIMS實驗室管理系統等,綜合企業多方面數據,根據實際經營的匯總,透過多輪自然語言對話即時自動產生分析圖表。
2023年以來,創新奇智以平臺思維、系統思維推進大模型產品開發,自主研發了國內首款面向制造業的工業大模型——奇智孔明AInnoGC工業大模型。基于這一大模型,先后推出了針對企業私域數據分析、工業機器人調度、輔助工業設計、企業私域視覺洞察等多個場景的大模型原生應用,賦能解決方案升級創新,加速大模型場景落地。
“我們給青島一家電機生產企業提供大模型驅動的工業軟件解決方案,結合工廠MES系統為客戶的生產端打通設備維護保養閉環管理,可以通過簡單對話實現全流程設備智能化維護,打造真正的設備維護智能體。通過采用大模型方案后,每年可幫助客戶降低200多萬元設備維修成本,維修響應時間從10小時減少到7小時。”徐輝說。
用“專精”應對大廠競爭
相較于生活服務等領域,大模型在制造業中滲透仍十分有限,處于小規模商業應用落地早期階段。徐輝預判,未來2至3年,大模型將進入在各制造領域加速滲透的關鍵時期。
“目前大模型主要應用于制造業企業的運營管理層面,主要集中于電力、半導體、汽車、消費品等行業中的頭部企業中。隨著國家對新型工業化的推進,以及大模型價值的逐步呈現,很快將形成更深層次應用,重塑研發、生產、管理、服務、設備等生產制造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徐輝說,大模型廣泛應用將推動制造業從傳統的經驗導向轉變為更加依賴數據分析和算法驅動的方式,倒逼制造企業更加重視數據資產的價值,以便更好支持AI應用。
作為推動工業智能化關鍵力量,大模型加速拓展人工智能和工業融合新空間,因此也吸引了眾多科技大廠布局,推出了很多制造業領域垂直大模型,無形中加劇了市場競爭。
在徐輝看來,大廠的商業邏輯與中小企業并不相通,中小企業只要持續做專做精仍然有很好的生存空間。“中小企業更加靈活,可以為客戶進行私有化部署以及邊緣化部署。創新奇智自成立以來一直深耕工業制造領域,在行業know-how上已經形成了一定優勢,這也是未來競爭的關鍵。”他說。
未來,人工智能行業“卷”的還是應用。“由于開源社區的存在,國內外各家的大模型技術相差無幾。未來AI的競爭焦點將是應用場景的競爭:誰最先把大模型進行商業化應用,誰就能最先從大模型掙到錢。”徐輝說,垂直行業將是大模型的主戰場,這就需具備行業應用能力,能夠深入理解特定行業的痛點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現金流優于利潤優于收入
這兩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較為復雜嚴峻,制造業企業面臨不小的經營挑戰,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投入比過去更加謹慎。創新奇智也因此面臨不小的挑戰。
但徐輝仍然堅定all in“AI+制造”賽道。他表示,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制造業正迎來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期,B端效率提升和供給側創新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AI+制造業’仍然大有可為。”他說。
作為市場主體,企業在保持長期發展的戰略定力的同時也必須要思考生存問題。只有平衡好短期和長遠,企業才能穩健經營。
在徐輝看來,對當前的創新奇智來說,收入質量和現金流改善非常重要,以此建立更強的應對風險的能力。“我們當前的經營原則是:現金流優于利潤優于收入,在經營上降杠桿、控風險,重視持續經營的質量和持續性。”他說。
創新奇智已經制定了面向未來的“以軟為主、軟硬協同”的技術路徑。一方面,基于多年服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把大模型技術與MES、BI、CAD深度融合,推進新型工業軟件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工業大模型驅動工業機器人的場景應用,推動工業智能機器人的發展。
“我們將通過不斷調整業務結構,優化產品布局,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打造賦能‘中國制造’的新質生產力。”徐輝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