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8日訊 今日上午,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的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藝術讓生活更美好”高峰論壇環節,國內外文化、藝術、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藝術與文化、教育、經濟、科技、城市、產業、生活間的關系和發展途徑,帶來一場藝術和心靈的碰撞。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分享了舞蹈與城市、科技與藝術融合的諸多思考。

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在演講中表示希望通過舞蹈與城市的深度融合,讓青島這座城市成為美麗的律動之城,讓這個城市具有感性的品質。
在巴圖看來,今年受疫情影響,更能讓人感受到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深切含義。人類目前正處在一場史無前例的災疫困境當中,世界人民正在攜手書寫抗擊人類疫情的歷史答卷,中國經驗也正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在這一場抗擊災難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共同感受到,災難所催發的人類共同的一種悲鳴情懷,感受到我們民族一種前所未有的團結的力量。
人類對于災難的恐懼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到何而去。我們的宇宙史有150億年,我們的地球史46億年,我們的生物史33億年,我們的人類從物種來說歷史才不過百萬年,我們有記載的人類文明歷史更短,在這樣的有限和無限的比較當中,人類是渺小的,人類遠遠不能全面的理解,認識我們自己的家園。
在疫情之下,藝術界、藝術教育界如何將灰色調轉化為陽光的力量,我們需要正視未知,探索未知,這是人類進步的常態。探索未知是我們社會發展當中的第一責任,藝術也不例外。
巴圖還在演講中分享了藝術與科學的共生關系,在藝術與科學的交互中,如何引領城市的靈魂塑造,民族國民性的深化。他以人工智能為例,在人工智能的音樂取代了平庸藝術之后,劉三姐對情歌就成為一個遙遠的時代記憶,未來年輕人生活的藝術環境是一個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時代。
巴圖通過引述名人名言表達了他對科學精神的理解以及科學對社會、藝術、舞蹈發展的推動作用。一是愛因斯坦所說的,科學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還有一句話來自科學史研究之父薩頓先生所說,大多數人只是從科學的物質成就來理解科學,從科學的適應性來理解科學,而沒有理解到這一些物質的作用只是科學的副產品,真正的價值是科學的精神,精神的財富,是探索未知的強烈沖動,是對人與自然有限關系的認知和認知基礎上所產生的改變自己、適應自然,進而實現對困難的突破。
舞蹈的發展史與科學的發展史相融更生,舞蹈藝術的傳承發展需要科學精神的輔佐。舞蹈以身體為載體,我們在探索身體律動內在規定性、規律性的同時,也是對我們未知的身體和未知的藝術世界的探索。這是藝術精神與科學精神的交集、融合的方式之一,這樣的探索給舞蹈教育、舞蹈事業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
巴圖呼吁藝術與科學要緊密合作,科學揭示宇宙奧秘,藝術揭示情感奧秘,藝術與科學的牽手必將讓人產生無窮無限遐想。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越往前走,科學也需要藝術化,兩者從山路分手,又在山頂匯合。以科學精神探索,以藝術觀察和反映世界的規律,詮釋人類文化遺產的思想奧秘,發現人自身發展的規律和文化的規定性,是藝術工作者非凡的人生體驗,是人類實現從困難中尋求突圍突破的秘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馬曉婷 張芝萌/文 王雷/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