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8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西海岸新區獲悉,今年以來,張家樓街道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以“黨建統領、鄉村振興”為工作主線,以“做強特色、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緊緊圍繞“強鎮、興村、富民”三大任務,改變打法、聚力攻堅,用加速度跑出高效率。1—10月份,實現稅收1.17億元,同比增長17.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1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13.1%,是去年全年的3.5倍;內資到位1.89億元,完成全年的94.5%。四季度,街道將鎖定目標,點燃沖鋒沖刺、決戰決勝、全力全速的激情,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家樓街道美麗宜居。(張家樓街道供圖)
黨建統領發展
集聚鄉村振興動能
今年以來,張家樓街道以村級組織優化調整試點為契機,建立“1+1+N”新村工作運行機制,加快推進新村融合。街道發揮11個新村黨委的統領作用,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培育打造了“畫鄉達尼、紅色石河、田園松山”等一批特色產業村、精品旅游村,目前已發展合作社40余個,新增流轉土地3200畝。廈安村成立艾業專業合作社,吸收100多名村民入社,發展艾草種植500余畝,建成集艾草生產、加工、銷售、培訓、康養于一體的艾草全產業鏈,帶動社員人均增收3000元。桃源山村成立紅寨嶺地瓜專業合作社,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莊地瓜種植2萬余畝,把普通小地瓜做成了甜蜜大產業。
與此同時,張家樓街道加快“先進制造+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街道引導16家企業注冊登錄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4家企業技改,推進先進制造業賦能;推進7家橡膠化工企業搬遷轉型,同時引進長青國際、科研孵化中心等優質產業項目,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承接藏馬山旅游度假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輻射帶動,推進田園青島、天一松山香博園兩大田園綜合體建設,引進北京健力源智慧農場、青島三味農莊等一批新項目;新引進黑陶非遺博物館、山水憶象美術館等文化產業項目,綠澤新建文化產業園進度過半,年內主體完工,美術職業學校今年新招生230名。
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張家樓街道鄉村產業振興集聚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現已簽約落戶12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其中總投資13億元的5個重點項目主體即將完工,明年6月底前竣工投產。據了解,為以高效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張家樓街道建立黨政成員聯系企業、服務專員幫扶企業制度,一企一策解決用工、融資、營銷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截至目前,街道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13.7%,工業用電量876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75%。推動“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放管服改革提速增效,將98項服務事項全面下沉新村。開通掌上便民服務智慧大廳,推行“指尖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透明化”“保姆式”貼心服務;成立招商引稅辦,抓好實體化運行,加強招商引資、招商引貿、招商引稅,新引進10個重點產業項目,1—8月份,實現外貿進出口6602萬美元,同比增長10.5%。
聚焦重點攻堅
創高質量發展樣板
四季度,張家樓街道將鎖定目標、敢闖敢創,點燃沖鋒沖刺、決戰決勝、全力全速的激情,決勝“全年紅”。
全力發起都市郊區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先行區攻堅作戰,全速推進42個村、23個園區、2910畝農田、41條道路和15處基礎設施項目提升,力爭盡快形成樣板。同時,結合年初重點項目推進、重點任務落實、重點工作創新三張責任清單,督弱項督進度,確保領先指標持續領跑,落后指標迎頭趕上。

聚焦雙招雙引、園區開發、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對13個在建產業項目倒排工期、專班推進、靠前保障,確保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內資到位2億元,全部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聚焦開放通道堵點、企業服務痛點、創新創業燃點、群眾關注熱點,深化干部提神、工作提標、服務提質、審批提速、落實提效“五提”行動,不斷提升“三化三型”政務服務水平和“三化一型”干部能力素質。
聚焦開放引領、創新引領,深度融入青島農業國際客廳建設,引導轄區企業參與國際化平臺展示、交流、合作。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推進組織形態、治理格局、制度體系、發展模式重塑,加快構建“一統領三融合”工作體系。深化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整合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引入優質工商資本發展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讓農民變股民、農房變客房、農村變景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張勝男)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