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各種充滿儀式感的跨年和迎新活動遍地開花,青島文旅景區、街區、文博場館等迎來節日客流高峰。
人山人海中,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祈愿,也看到了冬日里青島文旅的熱氣騰騰和生機勃勃。
過去,冬季常常被稱為旅游淡季,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然而,隨著人們的旅游需求從“看山看水”轉向沉浸式體驗人間煙火,再加上各地文旅你追我趕的“上新”和“上心”,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選擇在冬季出游,去探尋冬季獨有的韻味。
冬日的青島不同于夏日里的熱烈和喧囂,更增添了一種沉靜感和歲月感。季節限定的自然景觀與地方文化體驗的深度融合,共同構成了青島冬游的妙趣。
如果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一定要在冬天去打一次卡。
冬天貫穿了元旦、春節兩個尤為重要的節日,辭舊迎新的氛圍恰恰成為冬季文旅獨一無二的“增味劑”。每年的元旦、春節前后,青島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互動式、沉浸式文化體驗,不同文旅業態間的聯動,讓游客的“情緒價值”拉滿。
嶗山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讓青島地區的春節有著更為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青島過年的氛圍,從元旦就開始了。1月1日上午,2025“太平曉鐘·福道嶗山”登高祈福民俗活動在嶗山風景區仰口游覽區太平廣場舉行,數千名市民游客歡聚于此,迎接新年。登高望遠迎日出、敲鐘打卡逛廟會,都是青島新春季不可錯過的儀式。
漫步老城區,賞一次橘子海,赴一場音樂會,尋一縷咖啡香。在青島,老城是珍貴的景觀與文化資源。從海上皇宮U-SEA奇幻海世界到棧橋地下通道“元宇宙樂園”,從銀魚巷潮牌街區到三江里青年街區,從大學路“網紅墻”到龍江路“漫畫街”……如今,老城區正把一系列的新業態融入歷史文化的肌理中,即使是在冬日里,也總能找到為之駐足的那一抹亮色。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山東,不斷出新的大集也成為冬日里的一道風景。文化與消費交織,傳統與新潮輝映,包羅萬象、風情萬種。“黃河大集”“運河大集”“海洋大集”新春季主題活動將在全省鋪開。其中“海洋大集”啟動儀式將于臘八節當天在青島“百年大集”城陽大集舉辦。現場不僅有螺鈿等特色手造、國信大黃魚等特色海產品推介,還將舉辦漁家鼓舞、漁家號子、海洋主題公共藝術課堂等特色互動項目,將海洋文化與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海”味滿滿。
海洋文化是青島最獨特的城市文化內核,來青島旅游的人總繞不開一個“海”字。青島濃墨重彩做好海洋“四季旅游”的文章,實現了突破性的蝶變。
夏天洗海澡,冬天看海鷗。來青島看海鷗已經成為青島冬日旅游的一大亮點,在棧橋、五四廣場、奧帆中心……不論多冷的天氣,都有成群的人聚集,給海鷗喂食并與其互動,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種由市民和游客自發而默契形成的“新風俗”,正是原汁原味、土生土長的冬日樂趣所在。
夏天喝啤酒,冬天泡溫泉。青島擁有“世界四大稀缺海洋溴鹽溫泉之一”的海洋溫泉,青島海泉灣度假區、天泰溫泉度假區、瑜上山間湯泉、涵碧樓溫泉等,都是溫泉旅游好去處。自11月以來,海泉灣度假區周末單日接待游客都能達到1200多人次,溫泉的火熱帶動了酒店入住率的提升,在免簽新政的助推下,體驗溫泉的外國游客也在增多。
雖然不像東北那樣擁有廣袤的雪原,但青島利用自身特點發展起了獨特的冰雪經濟。
今年,藏馬山滑雪場建成青島首條夜場滑雪道,將嬉雪區的原直線雪圈道改為S型彎道雪圈道,增加山頂近千平方米區域為游玩區和雪圈道等候區,進一步優化了體驗。截至目前,青島已有7家室外雪場、2家室內仿雪培訓機構、4家室內冰場。每年冬季,青島冰雪運動“火”力十足,將“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
嗨游青島、悅享冬季。青島冬趣的“盲盒”,等著更多人來打開。(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國鈺)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