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9日訊 青島九力國際教育綜合體今日開業,這標志著停滯二十余年、島城存留時間最長的爛尾項目——滄口大廈實現華麗轉身,這座曾經的“青島地標”重獲新生。
觀海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復生”后的大廈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共分地上八層、地下一層。內部設置了兒童游樂場、兒童親子餐廳、MINI茂、愛閱空間、親子攝影等區域,設有舞蹈室、三維動畫室、機器人編程等特色教室71間,現場有不少居民帶著孩子前來一探究竟。“滄口大廈爛尾的時候我才不到40歲,今年都60多歲了。當時知道這里要建滄口大廈很高興,但沒想到很快就爛尾了。這20多年來,每每從這里走過,都感到痛心。現在,大廈變身為教育綜合體,這是補老滄口教育的短板,我很高興。”滄口街道永定路社區居民劉美香現場講述了從“痛心”到“開心”的感受。
據了解,滄口大廈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滄口廣場改造項目之一,被列入市區兩級政府1992年大事和市長責任目標。1993年底,滄口大廈在驗收交付前夕,因原開發單位資金鏈斷裂,便開始長達20余年的停工,給周邊環境、社會治安、居民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成為老滄口城市形象和居民心上的一道“傷疤”。“2016年,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解決這一困擾李滄區20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并將牽頭幫助滄口大廈復工的任務交給了區城市管理局。”李滄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郭騰徽說。
為了滄口大廈復建,李滄區委主要領導親自指揮調度,區分管領導現場辦公,區城市管理局全程靠上,梳理出原始資料缺失、原設計使用的規范廢除、施工現場缺水缺電等3大類、21項問題和困難。李滄區城市管理局會同發改、規劃等相關部門現場辦公12次,帶領建設單位十余次前往市住建和市規劃等主管部門爭取理解和支持,僅用8個月就完成了正常項目需要1年以上才能完成的開工手續。2016年12月15日,項目取得施工許可證,大廈終于得以復工。幾年來,李滄區各部門擰成一股繩,掃除滄口大廈復工施工路上的“攔路虎”——解決了施工現場沒有施工生活及加工區、鐵路青島北站臨時高壓線塔貼臨大廈主體、部分綠化影響施工腳手架搭建、項目無正式供電等一系列現狀難題。
項目所在地——滄口街道辦事處也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為企業提供“媽媽式”貼心服務。從項目啟動之時,滄口街道辦事處就成立滄口大廈服務專班,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工作理念,建立“一小時”服務聯動機制,街道分管經濟副主任作為服務專員,企業遇到任何困難和問題,服務專員保證在一小時內到達現場,第一時間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帶著溫度帶著感情為企業在李滄的舒心發展保駕護航。
為徹底盤活滄口大廈,自項目開工后,李滄區便積極協助建設單位進行招商,先后與多家企業聯系洽談,經綜合考慮企業實力,并結合項目周邊交通、居住等環境,最終明確產業定位,于2017年成功引進中公集團,并由其投資逾1.5億元將滄口大廈打造成以教育產業為核心,集教育培訓、創業孵化、文化娛樂于一體的教育綜合體。至此,滄口大廈從昔日的“爛尾樓”成功轉型。
九力國際教育綜合體總經理劉文文介紹,采取產權自持,課程自我研發,教師全部自我招聘的模式,旨在進一步能夠掌控課程品質,為廣大學員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同時,教育業態采取通過打造教育課程與商品圈層、教育衍生服務圈層、家庭衍生消費圈層三大衍生圈層的業態布局,形成集教育培訓、商業休閑娛樂和全家教育等業態于一體的綜合項目,實現“好教育”加“好生活”的完美結合。
據了解,該項目投入使用后預計實現年招生人數近萬名,實現年銷售收入過億元。(記者 周偉 通訊員 于國玲)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