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中國綜藝嘉年華”項目在西海岸金沙灘正式落地,打造這一項目的綜藝制作人辛維嘉帶著他的“北京千秋歲文化”品牌重返青島,接下來嘉年華項目將以每月一個主題的節奏,將綜藝IP衍生產業鏈延展至線下、落實到青島。2014年,辛維嘉辭去政府職務奔赴北京,六年來相繼打造了《歡樂喜劇人》《跨界喜劇王》《演員請就位》等多個爆款綜藝,不過他仍然珍惜自己“青島曲藝社社長”的身份。從相聲、喜劇到綜藝,辛維嘉六年來經歷了多重轉身、換位。展望青島文化產業,辛維嘉希望把“綜藝嘉年華”打造成一個可以復制的業態模式,他用四個字總結現狀:“沃土新苗”。

是首站,也是歸來
首站落地金沙灘的“中國綜藝嘉年華”是個什么項目?“80后”辛維嘉在青島市南區吳淞路長大,闖蕩北京歸來,他和“千秋歲”已經成為中國綜藝界的頭部公司,國內接近五成的綜藝流量由他打造的綜藝秀產生。“從東方衛視《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到央視的《朗讀者》《經典詠流傳》、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演員的誕生》以及今年爆紅的話題綜藝《演員請就位》,我們每年策劃、投資制作二十到三十檔節目,通過一線衛視黃金檔和愛優騰三大平臺推出,每一檔節目至少在線上流量不低于二十億、三十億,高的爆款能達到上百億的網上流量和點擊量。”
把如此高的線上流量變成線下文旅客流,就是“中國綜藝嘉年華”的目標。“國內大型文旅項目有1200個到1500個,面臨的普遍問題是沒有流量、缺乏內容。我們的項目就是要把線上流量導流到線下的文旅項目里,激活項目活力和生命力。”在首批洽談的五個城市里,首個綜藝嘉年華項目落地青島,“這也是我的青島情結的體現,希望在家鄉做一個項目示范。”辛維嘉介紹,嘉年華項目包含吃喝玩樂購等多個單元,把北上廣的網紅食物、潮款奶茶等項目引入青島,把“跑男”“極限挑戰”里的大型同款游樂項目帶給青島市民,尤其特別的是每月一場的嘉年華,持續引入熱門綜藝IP,“像我們第一次落地西海岸,把愛奇藝《中國新說唱》IP帶到現場,邀請那吾克熱、王以太等熱門歌手參演。”辛維嘉介紹,未來的嘉年華演出將隨著綜藝熱點而增添新內容,“未來《吐槽大會》走紅,我們會做線下脫口秀專場。《這!就是街舞》走紅,我們把街舞巡演引入線下。《樂隊的夏天》火了,我們搞搖滾樂隊專場音樂秀。”辛維嘉強調,“線下文旅項目有巨大的市場空白,需要海量內容填充,這也是我們的發展愿景。”
青島的沃土和新苗
自六年前辭職闖蕩綜藝江湖,辛維嘉極少回到青島。他本身還是青島曲藝社社長,曾經在青島大力推廣相聲、快書等傳統曲藝。“這六年我極少回來,最長的一次在青島待了一個禮拜。曲藝社業務交給其他人打理,我已經一年沒回曲藝社了。”辛維嘉坦言,自己從小當兵,走過很多城市,對家鄉的烤串情有獨鐘,“我比較喜歡四方路的燒烤。海鮮到處都有,但是每個城市的烤串味道截然不同。青島烤串跟濰坊、淄博、濟南都不一樣;在外地待久了,回來一定要奔胖姐燒烤吃一頓烤串,這才真正代表了人間煙火。我是老青島人,西部老城對我來說就是茍不理包子、老四方路烤串以及大桶大桶的新鮮啤酒。”
此次新項目落地青島,也讓辛維嘉對家鄉的文化產業有了近距離觀察。“我一直用‘沃土新苗’來形容當下的狀況。青島文化產業有很多舉措,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但還是比較粗線條。相對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各種法規還是不夠深入。我覺得青島需要持續引入項目,擴大規模效應,完善配套機制。”如今“新苗”在青島業已扎根,“我之所以回來,就是對青島市場比較有信心。”辛維嘉表示,2020疫情影響,使得受眾對線上內容需求量越來越大,“今年我們的業務量增長了一倍。明年我們還要深耕綜藝節目領域,跟優酷、騰訊合作兩檔重量級綜藝,同時我們還有跟B站合作一個超級項目。另外,我們對文旅項目非常有信心;11月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規模高達500億,說明中國的文旅復興是一定的。”在未來的一年里,辛維嘉計劃將“中國綜藝嘉年華”的青島樣板復制到三到五個城市,擁抱這個文旅產業大時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