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反復發炎疼痛,是上火還是長了智齒?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提醒,這種情況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為此,有些患者不得不切除部分下頜。
今年48歲的李先生,有顆爛牙很多年了,一直沒去醫院。近半年來,那顆爛牙松動,反復發炎疼痛,用消炎藥也不好。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經過檢查,患者左側下牙齦有菜花狀腫塊,牙齒松動,牙槽骨吸收,活檢病理提示左側下頜牙齦鱗癌。牙齦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之一,發生于牙齦的惡性腫瘤,主要危險因素有口腔衛生不良、吸煙、咀嚼檳榔、爛牙長期未治等。
手術切除腫瘤及腫瘤侵犯的下頜骨是首選治療方案,但下頜骨沒了,那不就只剩了半張臉?難看不說,如何正常說話吃飯?這讓李先生和家人犯了難。為解決這個問題,口腔頜面外科組織科內全體醫師討論分析,如何在徹底切除腫瘤組織的基礎上,最大可能保障面部美觀和功能完整。
專家在進行手術。(院方供圖)
最終,手術團隊計劃為患者實施左側下頜牙齦惡性腫瘤擴大切除術、左側下頜骨節段性切除術、頸淋巴清掃術,同期切取左側腓骨瓣行下頜骨缺損修復重建手術。簡單來說,就是“削骨借肉”:把左側下頜腫瘤部位和必要的下頜骨切除,再從小腿上取一塊合適的骨頭+皮瓣,補在缺損部位,重建面部結構。專家介紹,截取患者自身的骨頭相容性會更好,也更有利于后期骨頭的結合。腓骨的好處在于比較堅硬,供血血管比較恒定,修復缺損非常適合,因此,小腿是常用的截骨部位之一。
為了進一步綜合確定治療方案,醫院啟動多學科會診,口腔頜面外科、重癥醫學科、麻醉科、病理科、影像科、手術中心和病房護理團隊等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做足了術前、術中及術后準備。口腔科主任楊學財和團隊為李先生實施了手術,擴大切除原發灶并截除部分下頜骨,完成淋巴結清掃,再從患者左側小腿取下一塊帶血管的腓骨瓣,移植到下頜骨,鈦板鈦釘固定,修復重建下頜骨,并在顯微鏡下將腓骨瓣的血管與頸部血管吻合,重建血液循環。在協同治療及精心護理下,李先生病情逐漸好轉,術前擔心因為手術“毀容”的他,現在精神狀態良好,吞咽和說話都沒有受到影響,已經順利出院。
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提醒,當出現牙齦腫塊、疼痛、牙齒松動、張口受限、拔牙窩不愈合等情況時,需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早期接受規范治療,避免貽誤病情。(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 記者 吳涵)
責任編輯: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