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列用于商業化運營的碳纖維地鐵下線、全國首列氫能源智能城際動車問世、全球最快高鐵列車CR450AF動車組樣車發布……翻看2024年青島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的成績單,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持續涌現。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決定著產業的價值高線與安全底線,構筑起產業的主動權與話語權。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是北岸城區重要的工業聚集區,承載了全市90%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資源,產業特色顯著。這里擁有四方股份、四方車輛、四方阿爾斯通3個主機廠和220余家核心配套企業。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完成外資到賬同比增長110%,軌道交通主導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0%。
如何更好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如何優化配置技術、人才、資金、土地等創新要素資源?如何讓創新成果加快轉化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實現“落地生金”?2024年以來,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以構建協同聯動的全球高速列車技術創新產業生態為目標,用一系列創新招式解答了以上“三問”。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果”,技術創新產業生態是“因”。聚力打造產業科技創新策源地,是示范區亮出的關鍵一招。
位于示范區核心區域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承擔了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國家使命。自2017年以來,中車集團投入了大量設備和人才,示范區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用于實驗室、試驗線、專家公寓等各種配套建設上的投入累計超過百億元。經過多年的央地共建攜手發展,這里已初步建成“三平臺、兩中心、一網絡、一基地”。目前,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制中心、中車大數據中心均投入使用。近日,新材料技術研究院主體竣工,即將交付使用。
示范區管委上下已達成這樣一種共識:高速列車國創中心不僅位于區域的地理位置中心,也是產業生態發展的核心主體。國創中心搭建了高速動車組技術平臺,完成了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印尼雅萬出口動車組等系列產品研發。搭建了城際動車組技術平臺,完成了??诔请H動車組等系列產品研發。搭建了混合動力列車技術平臺,完成了氫燃料有軌電車系列產品研發……以國創中心為核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加速匯聚并貫通發展。
這里,創新因子澎湃涌動。眼下,國創中心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高質量行動發展計劃、國資委啟航行動未來產業等科研任務共計30余項,已申請國際、國家發明專利1323項。2024年12月16日,高速列車國創中心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將共建“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前沿實驗室”及“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鐵創新中心”,專注于先進制造與運載系統領域的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的組織和培育,為高速列車國創中心及整個行業提供技術源頭供給。
這里,科研成果轉化正加快落地。中國中車在青搭建了總規模40億元的中車(青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總規模5億元的中車(青島)科技創新創業基金,用于國創中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同時,國創中心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中車)項目組織實施工作,搭建了軌道交通領域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資源富集,目標設定更要跳出青島著眼產業未來。要構建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協同聯動的全球高速列車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形成引領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創新、促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發展的主引擎。
示范區管委深知,吸引更多引領性項目、頭部企業落地,并深度融入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不僅需要科技創新的突破,需要獲取金融資本的便捷,還需要產業配套的支撐,以及在落地實施過程中企業準入、獲得經營場所、連接公共服務、解決商業爭端等營商環境的支持。保持這些方面的高水平與高質量,方能搶得產業布局及發展先機。
土地空間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于2024年11月9日獲國務院批復。示范區作為青島市首批推進的控規片區,已經率先通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技術審查及城陽區政府專題會議,并于2024年11月1日進行專家評審,預計2025年6月正式揭曉。初步統計,示范區新增建設用地8.2平方公里,其中產業用地約5000畝,為下一步區域內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土地資源。
如何用好空間優勢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如何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示范區正在探索服務新招式。
“點穴式”精準招商。去年以來,示范區赴京滬湘深等地開展延鏈招商30余次,考察項目50余個。走訪的單位既有國家鐵路局等國家部委,又有北京交大等重點高校,還有株洲時代等產業鏈龍頭。招商團隊想盡千方百計,把意向項目變成簽約項目,把簽約項目變成落地項目。2024年,示范區在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上推動中車時代電動汽車等13個項目簽約落地;集成電路產業鏈上,22個項目注冊落地;高分子材料產業鏈上,簽約、注冊項目13個。從“鏈”上招商,鞏固主導產業,切入新興賽道,不斷夯實發展后勁。
項目推進“落地辦”。示范區在壯大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把對產業邏輯、市場邏輯、創新邏輯的深刻理解,轉化成“唯快不破”的方法論,進一步應用于服務企業的實踐中。2024年下半年,示范區成立了占地類產業項目推進工作專班,在內部被稱為“落地辦”,專門服務于項目的落地落實。對新項目從正式協議簽訂后介入,配備項目管家,協助項目方辦理土地招拍掛、項目備案、規劃方案報審、施工許可、工程竣工驗收等所有土地、規劃、建設手續。目前,“落地辦”的工作全面展開,已協助瑞幸咖啡、大上電器智能產業園等多個項目辦理相關手續,并及時牽頭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受到了各個項目方的一致好評。
遍訪存量企業“挖潛能”。增資擴產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示范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2024年,示范區管委對區域內規上企業進行了遍訪,溝通企業需求,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累計走訪調研企業120余家,解難題50余項;通過協會、科技孵化機構等搭平臺,舉辦各類惠企活動30余場次;成立工作專班,對有擴產擴能意向企業主動靠前服務、跟進項目落地,近4個月來已支持5家企業完成擴產擴能項目準入。
在軌道交通這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自主創新程度最高、國際競爭力最強、產業帶動效應最明顯的賽道上,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正不斷調整“姿勢”,精準“卡身入位”,激發產業“新質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責任編輯: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