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月17日訊 今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呂恒良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主題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青島歷史上第一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這部《規劃》對青島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答:《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全面提升了青島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強化了青島在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有效保障了長遠可持續發展空間需求,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擘畫了宏偉藍圖。
第一方面,城市性質定位。《規劃》鞏固了青島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延續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定位,從更大視角進一步確立了青島“現代海洋城市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性質定位。海洋是青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也是青島最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現代海洋城市的定位,充分體現了國家賦予青島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高地和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的戰略使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青島進一步增強樞紐門戶功能,聯通全國、鏈接全球創造了重大機遇。
同時,國家還賦予青島“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北方對外開放門戶、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功能定位。
第二方面,《規劃》為城市發展框定了約束底線、拓展了發展規模。約束方面主要有,耕地保有量634.1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568.7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705平方公里,目的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保護生態安全。拓展發展空間主要是確定城鎮開發邊界2027.69平方公里,賦予了青島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方面,謀劃了城市未來發展重點區域。比如:張村河片區重點培育產業創新高地;火車北站到白沙河區域,積極鏈接東岸、輻射北岸;董家口區域積極發展海洋港口、綠色化工產業,進一步優化港群布局,加快董沂鐵路建設,推進多式聯運,建設產業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