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為文旅引流。近日,一場在中山路市南政協文史館舉辦的畫展,拉高了老城區冬日文旅的熱度。

這場始于去年11月底的“似水流年”中國水彩畫收藏特別展,系市南政協文史館“琴嶼微瀾”系列藝術活動之一。原本計劃展出一個月,此后在廣大觀眾與專業美術工作者的要求下,進行了延展,并將持續展至2025年春節后。這個展覽不僅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較為完整展現中國早期水彩畫家面貌的一次展出,更成為展示青島這個水彩之都厚重底蘊與寒假文旅研學的一個重要窗口。

據了解,本次水彩畫特別展是由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水彩畫會作為指導單位,由藝術青島執委會、市南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聯合共青團市南區委、青島出版藝術館聯合承辦。青島建投文化經營有限公司、市南區政協書畫藝術名家聯誼會、贊一油畫博物館、青島當代水彩藝術研究院等單位協辦。本次展覽是2024年青島市文藝精品扶持項目,也是藝術青島國際青年藝術季的重要展覽之一,展覽匯集了贊一油畫博物館多年來收藏的成長于1880年至1980年一百余年間,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近五十位水彩畫家的作品,其中有早期出國留學的部分西畫先驅如:李毅士(1886-1942)、顏文梁(1893-1988)、王濟遠(1893-1975)、關廣志(1896-1958)、李劍晨(1900-2002)、倪貽德(1901-1970)、唐蘊玉(1906-1992)、張充仁(1907-1998)等多名在西畫東漸過程中具有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也有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一批卓有成就的本土水彩畫家,他們的作品已開始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勢,比如本次展覽展出的這個時期的畫家包括:張眉孫(1894-1973)、胡伯翔(1896-1989)、李詠森(1898-1998)、謝之光(1899-1976)、杭樨英(1900-1947)、潘思同(1904-1980)、宋步云(1910-1992)、甘長嶺(1911-1991)等。這兩批藝術家共同造就了中國水彩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也讓水彩由此登上了中國美術的大舞臺。

除了這個時期的水彩大家們的群星閃耀之外,伴隨著革命戰爭和新中國成立起來的畫家又為中國水彩畫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畫家如:馮法祀(1914-2009)、穆家麒(1917-2011)、涂克(1916-2012)、哈定(1923-2004)、于長拱(1930-1962)、朱乃正(1935-2013)等,他們的作品也都在此次展覽中展出。本次展覽還展出了建筑設計師與美學理論家,如,林徽因、蔡儀、劉鳳蘭等人的水彩佳作。此外,本次展覽還特別展出了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青島水彩先驅呂品(1918-1990)、晏文正(1926年出生)、陶天恩(1927-2009)三位先生的繪畫作品,中國當代水彩畫界引領性畫家、青島籍藝術家陳堅的館藏作品,青島水彩名家高東方、竇鳳至、邵昱皓等人的作品。

據策展人邢彭昌介紹,近年來,隨著當代水彩畫運動的興起,中國水彩畫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黑龍江、湖北、湖南、云南、廣西等地的水彩畫家不僅數量龐大,且各具地方特色。此次展覽亦精選了來自這些地區的知名藝術家,如,龍虎、陳朝生、陳流、長海、白露洋等人的作品。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在其著作《追憶似水年華》中,通過非線性的時間敘事手法展現了人物在不同時段的變遷,指出單一的時間或空間視角可能阻礙對事物本質的理解,變換時間和空間更加能夠反映出人的全貌。同樣,中國水彩畫收藏特別展試圖引導觀眾轉換視角,在當代的時間與空間坐標下,全面審視中國水彩畫的發展軌跡,見證中國歷代水彩畫家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與革新,最終塑造出水彩畫豐富多彩的現代藝術風貌。
此次展覽的持續火熱,也讓展出場地——位于中山路74號的市南政協文史館,作為歷史城區文旅新地標的意義愈加凸顯。這個文史館不僅給了各級各界政協委員一個聯系溝通的平臺,更是給成立了35年的市南區政協書畫藝術名家聯誼會和成立了16年的市南區政協人文歷史研究會一個看得見的陣地,構建了“書香+文史+藝術”三位一體政協聯誼機制,打造了島城“文化聚力”新模式。同時,由于該館位于青島百年老街中山路的核心地段,也更好地釋放了文化屬性,進一步提升了游覽體驗。
市南政協文史館不像傳統意義的政協場館,提供單一的文史類展示,而是堅持“敞開門做文化”,先后策劃舉辦了“城市記憶”系列之“地標青島”文史+書畫展,以及“琴嶼微瀾”系列之“翰墨流光”“無上清涼”等高規格的藝術展覽,不僅展示有市南區政協委員的作品,也集結了諸多島城名家的精品力作。尤其近期的“似水流年”中國水彩名家展,展出了中國水彩的歷史脈絡,很多藝術藏品為全國首展,讓該館成為青島城市更新與營造老城藝術氣質的文化地標和人文窗口。
“這已經突破了政協委員的小圈層,真正讓政協文化的‘同心圓’走到大眾中,讓更多人分享到藝術帶來的愉悅與幸福。”著名書法家、原山東省政協委員、市南區政協書畫藝術名家聯誼會副會長楊乃瑞表示,現在文史館的專業水準在島城藝術領域知名度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人氣也越來越旺。這里不僅是政協委員的文化家園,更是打開門成為市民游客與藝術愛好者熱衷打卡的網紅文藝地標。
“今年上半年的展覽檔期已經基本排滿了。市南政協文史館與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有機結合,逐漸形成了西部歷史城區匯集精品書畫展覽和文史展覽的高地,給中山路增添了很多文化藝術內涵。”據市南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工作辦公室主任張萍介紹,隨著近幾年歷史城區更新改造規劃的實施,中山路周邊的商業文化又煥發出往日的生機與活力。該館通過不間斷地策劃舉辦具有學術性和藝術性的“琴嶼微瀾”等系列展覽,推動建立青島文史界和書畫界的本土化風格,打造鮮明生動的人文藝術高地,研究青島本土文史專家和藝術家成長發展的路徑,為更多的經典展覽提供熠熠生輝的展示平臺,讓中山路這條百年老街的文化品質、文化品位更加流光溢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燕 )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