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員 鞠培霞
作為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春節假期,2025年的春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與活力,讓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韻味十足。
各地的傳統民俗活動是春節期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北方的廟會到南方的舞龍舞獅、英歌舞等,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當地居民的參與。青島的民俗活動同樣豐富,比如,1月22日至2月15日期間,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舉辦的2025年青島新春藝術彩燈節,現場展出的孔雀迎賓、蛇年大吉、龍騰中華、鳳鳴青島等50多組寓意吉祥、美輪美奐的大型自貢彩燈,讓前來參觀的流連忘返,贊嘆不已。不僅如此,現場非遺表演、青春律動、親子體驗、未來世界四大游園版塊,也吸引了眾多本地市民和外來游客。新春錦鯉許愿墻、猜燈謎吃元宵等一些互動體驗活動,讓前來參觀的游客盡情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獲得感滿滿……可以說,種種傳統民俗活動的舉辦,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更是讓參與者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和家鄉的溫暖。
春節假期前后,非遺傳承人都很忙碌。隨著“非遺游”需求的上升,2025年春節期間的非遺體驗活動也成為眾多游客的熱門選擇。從全國范圍看,安徽歙縣魚燈、江西婺女洲打鐵花、四川閬中舞草龍、福建泉州簪花圍等非遺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親身體驗。人們在欣賞這些精美絕倫的非遺技藝的同時,還可以親手參與制作,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一些地方還舉辦了非遺手工技藝體驗活動,如簪花、扎染、剪紙、宣紙、漆扇等,讓游客在動手實踐中領略非遺的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保護意識。在青島,春節到來之前,青島的非遺傳承人便用剪紙、面塑、花燈等傳遞新春祝愿,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圖案、花樣餑餑、花燈, 寄托著人們對新年新氣象的熱切期盼。到即墨古城過一個非遺年,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春節選擇。在古城里的非遺體驗館,人們親手嘗試制作剪紙、木版年畫等傳統技藝作品,品味非遺文化。
春節聯歡會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再次以其獨特的魅力,為全球華人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2025年春晚以“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為主基調,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題,通過多元化的藝術形態和創新表達,展現了一幅河山添錦繡的美麗中國畫卷,以及星光映萬家的溫暖幸福年景。原創歌舞節目融合了現代科技元素,舞臺效果震撼;經典戲曲節目傳承與創新并重,讓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相聲小品節目緊貼時代脈搏,幽默詼諧中傳遞著正能量。此外,各地的劇院、文化館等也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如話劇、音樂會、舞蹈表演等,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文旅融合也成為2025年春節的一大亮點。從全國來看,許多地方依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推出了特色旅游線路和文化旅游活動。比如,云南的麗江古城、大理古城等讓人們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領略到獨特的民族風情;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以其精美的冰雕藝術和豐富的冰雪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一些地方還舉辦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節,如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等,將傳統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雙贏。而青島則立足海洋旅游特色,依托主題樂園項目優勢,發揮青島“音樂之島”特色,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推出里院等系列文旅體驗產品,讓冬游青島的玩法越來越豐富,體驗越來越多元。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毋庸置疑,首個非遺春節的文化活動,既讓人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又滿足了現代人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為這個傳統佳節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年味更加濃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