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DeepSeek爆火沒多久,不少人已經以此為噱頭來“割韭菜”了。有的賣起了培訓課,聲稱“學會DeepSeek,年入百萬很正常”。有的辦起了仿冒DeepSeek的釣魚網站,幾天前,這樣的網站就超過了2000個。
春節之后,最令人震撼的新聞之一就是DeepSeek崛起。這款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性能強大,訓練成本卻不高,就像從小路上突然駛出的一臺高性能平價跑車,一舉沖到行業第一梯隊。然而,就在公眾為DeepSeek的創新感到振奮的時候,有的人已經揮起了鐮刀。
應該看到,所謂“DeepSeek培訓課程”大多是套路。如今,這樣的付費課程分布在各大平臺,從0.1元的“DeepSeek ppt指南”,到699元的“用DeepSeek做自媒體”等應有盡有。整體來看,這跟之前ChatGPT爆火后網上所賣的課程如出一轍,就是換了一個詞,再忽悠一遍。
仿冒DeepSeek建釣魚網站,更是涉嫌違法犯罪。據專家分析,這些釣魚網站,主要通過竊取用戶登錄憑證、誘騙用戶購買虛擬資產等手段實施詐騙。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公眾認知盲區,推出所謂“DeepSeek加持”的虛擬貨幣、虛假原始股投資,甚至宣稱可“全自動炒股”的付費軟件。
面對這些亂象,公眾尤其需要保持理性。幾天前,DeepSeek通過官方微信發布聲明,明確了其唯一的官方信息渠道。同時強調,其網頁端和正版App不包含任何廣告及付費項目,除官方用戶交流微信群外,未設立其他群組,所有聲稱“收費入群”的行為均系假冒。
堅守常識常理,不要神化DeepSeek。無論DeepSeek還是其他AI工具,本質上都是一種效率工具。通過認真研究,熟練使用,DeepSeek可以成為個人工作上的好幫手,也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但很難幫助誰“逆天改命”。美好生活終究需要長期的努力去創造,而不能指望憑借一堂課“致富”或“改變命運”。
各大平臺需要有所行動。對那些借DeepSeek“割韭菜”,吹得天花亂墜的賬號,應加強審核,及時阻斷信息傳播。對于投訴密集的主播和商家,要及時處理,該限流的限流,該封號的封號。相關部門也要及時介入,上線執法,對相關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等亂象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那些釣魚網站也要運用技術手段予以屏蔽。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