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規格空前的民營企業座談會,讓民營經濟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把握大勢,率先布局,2月26日,山東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會,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30多家民營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不僅再次釋放出山東“一以貫之支持民營經濟”的強烈信號,更為山東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
一
民營經濟之重,是常識,也是共識。
超1400萬戶的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占據山東全部市場主體的98%以上,貢獻了全省約70%的稅收、80%以上的就業。不僅是稅收、就業等領域,其在產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培育等方面的作用也愈發凸顯。
經濟大省挑大梁,山東想要推動經濟持續向好,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
民營經濟是典型的“信心經濟”。
重商、尊商、親商、愛商的氛圍只要形成,“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只要打破,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
山東堅持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陽光雨露”。
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8條,努力掃除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隱性壁壘;發布2025年促進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讓民營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深化幫辦代辦服務,全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煩心事”……
不止助商,還有共商。
民營企業家成為政府的“座上賓”,在山東已是很常見的事。去年11月,山東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傾聽民營企業家的心聲和訴求,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時隔3個月,山東再次與民營企業家面對面、心貼心,就是要通過全省上下一條心,共同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此次專題會,聚力營造更開放的制度環境,山東要求以更大力度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依法依規、熱情周到、有呼必應的原則,切實解決民營企業有關訴求。
可以說,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只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也只會越來越大。
二
走向舞臺中央的民營企業家們,又該如何唱好“主角戲”?
此次受邀的30多家民營企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齊備,但無論屬于哪個產業、哪個領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科技含量極高。
登海種業深耕一粒種子的研發創新,先后七次創造我國夏玉米高產紀錄,兩次創造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讓大國糧倉更穩固、更豐盈;魏橋集團向綠色智造蝶變,把電解鋁噸鋁能耗和排放均做到全球最低水平;山東天岳突破半導體材料的技術瓶頸,主營的導電型和半絕緣型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已排名第二、第三位;特銳德累計投入67億元研發資金,獲1370項專利,成為箱式電力設備的領軍企業……
長長一串的參會企業清單,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新經濟發展格局下民營企業發展范式的轉變。
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民營企業的突圍之路,只能是攀高、向新、求變。競逐創新前沿,無論是老牌民企,還是新興民企,都可以大顯身手、大有可為。
在專題會上,山東鼓勵廣大民營企業要主動適應產業升級趨勢,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扎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
清晰的發展方向和路徑,足以給人信心。
同時,這也釋放出山東明確的態度:傳統制造業也好,新興產業也罷,只要發展前景符合規劃,山東都將寄予厚望。
三
誠然,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好在困難是局部的、暫時的,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真正的企業家也是不會“躺平”的。山東民營經濟之所以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與廣大民營企業家的敢為人先、不懈奮斗密不可分。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尤需民營企業家自覺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在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搶占先機。
如今,山東民營企業越發活躍,挑起的分量和蘊藏的力量也越發不一樣了。
到2024年,山東116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5%以上;235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民營企業占71%。
民營企業的身影還活躍在各類重大項目中。
就在幾天前,山東2025年春季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上,1006個重大項目中,民營企業項目數量、投資金額均超過半數,引領著投資信心正向回升。
有良好的政策牽引和制度支撐,有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目標方向,有創新實干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定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安心干事業、放心謀發展,為山東經濟發展提供澎湃向前的強勁動能。(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于君怡)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