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評論員 鞠培霞
萬物皆可融合的當下,電影與火鍋也開始了親密接觸。最近,北京、成都、杭州、珠海等多地出現了能看電影的火鍋店,或者說能吃火鍋的電影院,放的還都是《哪吒》《封神》等熱映大片。
電影院里吃火鍋這一獨特舉措,無疑是娛樂與餐飲的跨界融合。這一創新之舉于商家和消費者都有益處。于餐飲行業而言,火鍋本身是一種極具社交屬性和人氣的美食。將其與電影跨界融合,打破了傳統火鍋店的經營邊界,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用餐體驗。于消費者來說,以往可能需要在餐廳和影院之間選擇,如今則可以兩全其美。不僅如此,對于電影行業來說,這也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拓展盈利渠道的有效方式。影院不再僅僅依賴票房收入,通過與餐飲結合,增加顧客在影院內的消費內容和停留時間,提升商業價值。火鍋的高人氣可以為影院帶來更多的客源,而影院的場地和觀影資源則為火鍋提供了獨特的消費場景,可以說,這種多元的跨界融合,促進了不同行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創造出了 1+1>2 的協同效應。
然而,這股跨界融合的熱潮背后,也隱藏了不可忽視的商業場景焦慮。當下,隨著線上娛樂的興起和消費模式的多元化,線下實體商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影院行業也不例外,觀眾人次的波動、票房市場的不確定性,都讓影院經營者們絞盡腦汁尋找新的增長點。推出火鍋服務,正是影院在場景焦慮下的一種突圍嘗試。但這種場景創新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以 “火鍋電影院” 為例,看似新奇的背后其實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是運營管理方面的難題,火鍋的制作、服務和影院的觀影環境需要協調配合,既要保證火鍋的品質和口感,又不能影響觀影體驗。例如,火鍋的氣味、用餐時的聲響等都可能對其他觀眾造成干擾,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此外,安全隱患也是一大問題,火鍋的明火或電器設備與影院的放映設備等共處一室,增加了火災等安全風險。其次,從消費者體驗角度來看,吃火鍋和看電影都是需要專注的活動,同時進行難免會相互干擾。而且,火鍋與電影的結合是否能真正形成長期穩定的消費需求,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火鍋 + 電影” 等跨界融合的嘗試,是美食與文化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值得鼓勵和探索。而這種創新模式能否持續發展,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找好平衡點。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