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日訊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高效作物栽培技術,但隨著聚乙烯地膜(PE地膜)大量使用,地膜殘留帶來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近年來,青島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全面防治農田殘膜污染,取得顯著成效。
據悉,早在2014年青島即安排部署降解地膜示范推廣,當年安排馬鈴薯及花生試驗示范共13處,示范面積100畝,比全國部署啟動提前了一年。今年青島市以政府規章形式,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業廢棄物管理暫行辦法》,將廢舊農膜納入規范管理范疇,明確了政府的監管責任,生產者、使用者和銷售者的主體責任。
“降解地膜+國標地膜+殘膜回收”,青島打出一套地膜污染治理組合拳,逐步形成了“農膜增產增收、廢膜回收利用、資源變廢為寶、農業循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同時,我市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以創新驅動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應用。
據統計,青島市近年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400萬元,在各區市示范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覆蓋技術,累計推廣面積達16.5萬畝,減少使用化學地膜412.5噸,節約回收處理費500余萬元,獲得顯著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今年,全市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663噸,推廣面積8.5萬畝,占全市覆膜面積的3.86%。(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