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張譯發文闡述自己成長經歷中父母對自己支持與犧牲,他對父母非常感恩,這部《一秒鐘》是他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原文說道:“《一秒鐘》是這個冬天給爸媽最好的禮物。小時候,我爸——想讓我當演奏家,真就在紙殼上畫了鍵盤;想讓我當歌唱家,求我哥免費帶我練氣息;想讓我當運動員,帶我打了十幾年羽毛球;想讓我當主持人,逢年過節逼我朗誦詩歌……以上統統都未遂。我媽說你兒子成績越來越差了,將來哪都考不上了。我爸一聲嘆息看著我,你以后要是掃大街,避開咱家這一帶吧。過年聚會的時候,見舅舅家有本英語參考書,為了長輩們的表揚、為了他們表揚我之后爸媽的希望重燃,以及我不刷碗,我佯裝沉浸式研讀。媽媽大喜,蹭過來看看書又瞧瞧我,這書好嗎?我深沉中肯地點頭,眼神里努力透出渴求知識的萬丈光芒。媽媽跑遍書店也沒有找到這一本,又張不開嘴跟舅舅家要,她就把書借了回來。一個完全不懂外語的54歲的人,用每天下班的時間,把將近三百頁的這本英文書,抄了出來。然而這本書,我真是沒怎么看。媽媽,因為是零基礎,這書對她更沒用,至今她還是會把L念 “挨鹿”,QQ叫 “丘丘兒”,H是 “挨趣”,WiFi叫 “Fai-Huai”。現在我望著如孩子般的爸媽,常常在心里默數:他腿不好,是因為帶我打球那許多年的損傷;她眼睛花、指關節痛是因為給我抄了書;他們每一根白發,都是為我操碎了心的碎片;他們腰背的每一個曲度,都為了換得我把身子挺直……不敢想,懂事太晚罪孽太深,我野蠻自私的生長,在他們的身體上刻下道道不可逆轉的傷痕。其實他們不知道,父母所思,未必是子女所想。他們曾經沒日沒夜為我的出路著急上火,唯獨軍人和演員,完全出離了自己的想象體系。可是他們每天早上都聽新聞廣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我對普通話的審美,他們又帶我去看電影,讓我對電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三十年前,他們帶我看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三十年后,他們看著我終于走進了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我常常想,會不會有哪個小朋友,也會因為今天的《一秒鐘》成為我未來的同事呢?感恩父母,培養了我這么多的興趣,感恩父母,送我如此美妙的前程。好在他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那個年代,電影幾乎是他們的共同樂趣,有人在電影院談了唯一的一場戀愛,有人在電影里找到了自己一生的精神家園。很多人說《一秒鐘》會讓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人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更會讓每一個做父母的人感受到無限的感慨。那就把《一秒鐘》送給全天下的父母,愿你們在這個冬天,如沐春風?!?/p>
張譯還附帶發了一張父母的合影,兩位老人雖然帶著口罩,但是也掩蓋不住他們的慈祥和藹。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