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本是一場甜蜜的期待,但有個“小迷糊”胚胎卻在32歲的陳女士(化名)體內上演了驚心動魄的“捉迷藏”。當受精卵在子宮外“安營扎寨”,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營救在城陽人民醫院悄然展開……
懷孕卻找不到“寶寶”?
前段時間,32歲的陳女士發現例假“曠工”了,滿心歡喜去醫院檢查,原來是懷孕啦!可還沒等高興勁兒過,一盆冷水就潑了下來——宮腔里愣是沒瞅見妊娠囊。停經、陰道出血、HCG數值過山車般波動……當所有檢查都找不到“藏身”的胚胎,一場隱藏在腹腔的“定時炸彈”正悄然引爆。
抽絲剝繭尋真兇
3月16日夜,陳女士上腹部劇痛突襲,被緊急送到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急診,急診醫生立即安排系列檢查,發現大量腹盆腔積液,盆腔內未見包塊,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婦科張培培主治醫師當機立斷給陳女士做了后穹隆穿刺術,抽出的竟是不凝血。腹腔妊娠?張培培醫生迅速安排患者入院,火速匯報給上級醫生——婦科季曉峰副主任醫師,并迅速為患者準備急癥手術探查。
腹腔鏡一探進去,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陳女士腹腔里的積血已達2500ml,相當于全身血量的60%了!所幸的是,子宮輸卵管還算正常,進一步向上腹腔探查,發現胃區下橫結腸表面附著大量血塊。清除積血塊后,驚人的一幕出現了:胚胎竟著床在橫結腸系膜與大網膜中間,妊娠囊下緣和橫結腸緊挨著幾乎沒有一點縫隙,妊娠囊與橫結腸中間在持續性活動性出血,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血雷”!
多學科聯動的“拆彈行動”
婦科季曉峰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化身“拆彈專家”,在普外科(胃腸及疝外科)種瑞峰主治醫師以及麻醉手術科團隊的“保駕護航”下,利用超聲刀,小心翼翼、層層“抽絲剝繭”,最終完整剝除了陳女士腸管上的妊娠組織,橫結腸表面完整無損傷。經過這場生死時速救治,陳女士成功脫離危險,轉危為安。
專家提醒:宮外孕≠簡單的“肚子疼”
季曉峰介紹,異位妊娠,通常被稱作“宮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著床并發育的情形,常見類型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宮頸妊娠、腹腔妊娠等。其中,腹腔妊娠作為最罕見且最為危險的異位妊娠類型之一,猶如一顆“定時炸彈”,悄無聲息地威脅著女性健康。原發性腹腔妊娠是指受精卵直接種植于腹膜、腸系膜、大網膜、脾臟以及肝臟等腹腔臟器或位置,發病率約1:15000,僅占異位妊娠的1.4%,極其罕見。一旦發病,母體死亡率約5%,是輸卵管異位妊娠的7.7倍。
季曉峰特別提醒廣大女性朋友,異位妊娠就像“打游擊戰”,早期癥狀極具迷惑性,孕早期出現停經、腹痛、陰道流血“三件套”,千萬別忽視,務必警惕及時排查異位妊娠。
專家科普:腹腔異位妊娠知識
一、什么是腹腔異位妊娠?
正常情況下,受精卵應在子宮腔內著床發育,但異位妊娠(宮外孕)中,胚胎卻可能“誤入歧途”。腹腔異位妊娠是指胚胎直接種植在腹腔內的器官表面(如腸管、肝臟、脾臟等),發生率僅占所有異位妊娠的1%~2%,卻因癥狀隱匿、診斷困難,成為婦產科最兇險的急癥之一。腹腔內缺乏子宮那樣柔軟、血供豐富的環境,胚胎可能因營養不足而停止發育,也可能穿透血管或臟器引發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二、這些信號,可能是身體在“求救”!
腹腔異位妊娠早期癥狀與正常妊娠相似(如停經、早孕反應),但隨著胚胎生長,可能逐漸出現:
1.持續性腹痛:從隱痛發展為劇烈刺痛,可能放射至肩背部;
2.不規則陰道出血:量少且顏色暗紅;
3.消化系統癥狀:惡心、嘔吐、腹瀉(易被誤診為腸胃炎);
4.休克表現:若突發腹腔內出血,可能出現頭暈、冷汗、血壓驟降。
三、如何揪出這個“隱形殺手”?
1.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是首選,若子宮內無孕囊,而腹腔內發現異常包塊或胎心搏動,需高度警惕;
2.血HCG檢測:異位妊娠時HCG水平上升緩慢,與正常妊娠差異明顯;
3.腹腔鏡檢查:診斷“金標準”,可直接觀察病灶位置,必要時同步治療。
四、命懸一線!如何科學應對?
腹腔異位妊娠的治療需根據胚胎活性、著床部位、出血情況等制定個體化方案。
(一)手術治療:
1.腹腔鏡微創手術:適用于早期未破裂病例,可精準清除胚胎組織,減少創傷;
2.開腹手術:若已發生大出血或廣泛粘連,需緊急開腹止血并修復受損臟器。
(二)藥物保守治療:甲氨蝶呤(MTX)適用于胚胎活性低、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患者,但需密切監測HCG變化。
五、預防大于治療!這些事一定要做
1.積極治療婦科炎癥:盆腔炎、輸卵管炎是異位妊娠的重要誘因;
2.科學避孕,減少人流:反復宮腔操作易導致內膜損傷和粘連;
3.輔助生殖技術后加強監測:試管嬰兒等操作可能增加異位妊娠概率;
4.孕早期及時排查:停經6-8周務必做B超確認孕囊位置。
六、專家送給所有女性建議
腹腔異位妊娠雖罕見,但一旦發生便是“性命相搏”。請牢記:
1.出現停經、腹痛、異常出血,立即就醫;
2.無生育計劃時,嚴格避孕;
3.定期婦科體檢,別讓炎癥成為隱患。
醫學的進步讓更多女性遠離危險,但對自己身體的警覺與愛護,才是守護生命的第一道防線。請轉發給身邊的她,多一份知識,少一份風險!(青島晚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涵)
責任編輯: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