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您這幾天感覺怎么樣了?我再給您看看吧!”“大叔好,我們又來看您啦……”當晨光灑向大地,喚醒尚在沉睡中的嶗山時,有這樣一群身穿“紅馬甲”的人,他們翻山越嶺,帶著各類便攜醫療設備敲開居民的家門,為不便外出就醫的患者免費入戶診療,他們就是嶗山區北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21年風雨無阻,7600多個日夜奔忙,作為嶗山區第五屆道德模范,“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用腳步繪就出2400余位患者的“醫療地圖”,筑起一道跨越山海的暖心橋梁。
“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隊員為居民診療。 北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扎根山區
打造一個個“流動醫務室”
“真的特別感謝‘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可以說是他們讓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提到“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北宅街道河東村居民高阿姨不禁熱淚盈眶。高阿姨9歲時生過一場大病,全身關節變形,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丈夫是聾啞人,家里一直靠政府救濟維持生計。2008年,高阿姨的雙腿被確診為股骨頭壞死,因為無力承擔高昂的手術費用,病情惡化后臥床不起,一家的生活變得愈發困難。
2012年,“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隊員走進了高阿姨家的小院,了解到高阿姨面臨的困難后,隊員們便風雨無阻,定期上門為高阿姨服務。他們積極為高阿姨聯系相關領域的專家診療,幸運的是,高阿姨的身體狀況符合手術指征,有希望通過手術重新站起來。“高阿姨,您只管安心養病,其他的有我們,您啥都不用愁。”那段日子里,“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的寬慰總是縈繞在高阿姨的耳邊。高阿姨分兩次接受雙側髖關節置換手術后,隊員們又忙里忙外照顧,還為她申領了相關補貼,幾萬元的手術費在“新農合”報銷后得到全部減免,讓高阿姨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這群暖心的“紅馬甲”,像一束光照進高阿姨的生活,隊員們在上門治療之余,還會主動陪高阿姨聊天解悶,高阿姨的煩心事少了、笑容多了,一點點走出了病痛的陰霾。在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高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緩解。
此后的12年間,“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隊員堅持每個季度定期上門為高阿姨量血壓、測血糖,并根據她每個階段的身體狀況進行康復指導。隊員們每年還會為高阿姨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包括血常規及生化檢查、心電圖、B超檢查等項目。如今,高阿姨的生活已基本能夠自理,時常能看到她走上街頭與鄰里談笑風生的身影。
21年風雨兼程,醫者仁心呵護青山綠水。據“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04年成立起,“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便秉持“切實緩解山區困難家庭看病難的問題,使農村群眾都能夠享受到國家醫改的惠民政策,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城鄉醫療資源配置的公平性”的宗旨,免費為轄區地處偏遠、行動不便的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入戶巡診服務。“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多年如一日地為山區困難群眾送醫療、送健康、送溫暖,打造了一個個“流動的醫務室”。
“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隊員為居民檢查。 北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新生力量
90后“老中醫”獲居民夸贊
隨著時代的發展,“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正不斷涌現出“新生力量”。90后中醫主治醫師陳朔是土生土長的北宅人,他立志要為家鄉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北宅,用所學醫術為鄉親們服務。“我是2015年成為一名基層社區大夫的,一開始很多人看我這么年輕,有點不太放心。”陳朔坦言,為了讓居民能夠信任自己,他曾下了不少功夫。
坐診時,陳朔總是耐心與每位患者溝通,像對待家人一樣,親切熱情地叮囑護理細節,讓每位走進診室的患者都像來“串門”一樣,一方小天地里總是充滿歡聲笑語。作為“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一員,陳朔經常跟隨服務隊走街串巷,為行動不便的患者針灸理療。
此前,陳朔接診了一位飽受“舞蹈癥”折磨的患者,這種疾病以全身舞蹈樣、不自主運動為主要表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給患者本不寬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面對這一挑戰,陳朔為患者量身定制了針灸治療方案,還利用周末休息時間上門為患者治療。經過3個月的診治,患者病情得到了顯著改善,可以進行簡單的田間勞作,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家門口有這樣的好大夫,是我們老百姓的福氣。有時候突然感覺腿疼,大中午打電話問小陳大夫能不能幫忙看看,他連飯都顧不上吃就背著包來針灸……”如今,居民提起陳朔便夸贊連連,別看他年紀輕輕,卻像“老中醫”一樣經驗豐富。近年來,陳朔共入戶巡診350余人次,參與義診、健康宣教等特色家醫服務100余次。陳朔說:“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是我們的使命。穿上這身‘紅馬甲’,就是對居民最真切的承諾,需要踏踏實實踐行。”
陳朔(右)帶領居民做保健操。 北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共同信念
守護千家萬戶的健康與平安
“隨著‘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不斷發展,我們在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基礎上,同時也在不斷擴大服務的范圍和種類,可以說‘我們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北宅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劉昌會介紹,2019年起,北宅街道領先全省其他鎮街,率先啟動健康北宅建設,將“健康北宅”民生兜底和“紅馬甲”志愿服務相結合,巡診服務對象由最初的孤寡、空巢老人擴展到低保戶、計生困難家庭、失能患者等,巡診內容也從最初的量血壓、測血糖擴增到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和B超、心電圖、血液指標檢驗等。
“除此之外,‘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還在嶗山區文明辦的號召下,積極參與‘道德榜樣在行動’系列活動,通過道德模范事跡宣講、健康知識講座以及義診活動等方式,將健康理念和正能量傳遞給社區居民。”劉昌會說。
劉昌會告訴記者,2024年,嶗山區血液透析中心成立后,“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毫不猶豫地投入力量,為居民就醫提供更多便利。“每周一、三、五是患者固定來中心接受透析治療的日子,有的患者上了年紀或是無人陪護,我們的隊員就開車來回接送。隊員們早晨6點出門,按照居民提供的地址挨家挨戶接上患者,治療結束再平安送患者回家。每天要往返4次,一年來走過的里程大約在12000公里。無論雨雪風霜,隊員們只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守護千家萬戶的健康與平安。”劉昌會說。
今年是“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成立的第21個年頭,團隊成員也由最初的5人增加到70人。這些年來,“紅馬甲”醫療志愿服務隊共組織3840人次入戶巡診,服務患者2400余名;開展專題講座200余場,受益群眾1萬余人次。無數溫暖人心的瞬間,匯聚成“紅馬甲”最亮麗的底色。他們用光陰書寫著醫者的初心,用無畏的腳步守護著每位居民的健康,讓優質醫療服務扎根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彰顯了新時代的道德榜樣力量。(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姜丹寧)
責任編輯: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