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嘉賓:
青 島17中于志芹老師:高級教師,青島市語文特級教師,高考優秀閱卷教師,青島市語文高考研究小組成員。
歌德說,我們的生活就像一次旅行,而思想就是導游。本期微作文大賽中,小小少年們面對五光十色的生活,用稚嫩的思想觸角,開始了對生活的探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他們思考的觸媒,都能引發孩子們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而他們得出的啟示,也靈動活潑,形形色色:或是珍惜生活,保護環境;或是無論生活幾多艱辛,也要堅強,綻放生命的美麗;或是作為中華兒女,要做傳統文化傳承人;甚至參悟到人生如棋,要看淡成敗,不驕不餒……孩子們對世界的思考也許稱不上獨到和深刻,但從篇篇短文里展現出來的昂揚向上的氣質,讓我們看到了思想者的雛形,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下棋
嘉定路小學 劉樂晨
周末,我興致勃勃地拿出一盤跳棋,與媽媽對弈。我是黃方,媽媽是紅方。我先下手為強,把棋子往左上角移了一步,為后面的棋子 “搭橋”。媽媽也開始移動棋子。不一會兒,我們的棋子就走到了棋盤中間。我發現媽媽只要見到我“搭橋”,就立刻來拆,你搭我拆,就這樣陷入了僵局。這時,媽媽移走了一顆棋子,我趁勢直奔她的“大本營”,媽媽見狀,不慌不忙地把棋子向后退了一步。我想:媽媽是要認輸嗎?一不留神,媽媽竟一下子沖進我的“大本營”。 “這叫退一步海闊天空。 ”媽媽不緊不慢地說道。姜還是老的辣,最終,我以一步之差輸給了媽媽。
盡管輸棋了,但在對弈中,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盤棋,有輸也有贏,不管是輸還是贏,都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有時退一步,說不定會海闊天空呢。
仙人掌花
嶗山實驗二小 葛潤邦
比起牡丹,它沒有那么鮮艷;比起臘梅,它沒有那么孤傲;比起白蓮,它沒有那么純潔。它只是依附在仙人掌上,不起眼的小花——仙人掌花。
有一次,我去云南看花展,見到一盆仙人掌。當時,周圍觀展的人們都在贊嘆它的堅硬、挺拔。而我更注意到在仙人掌頂端長出的一朵朵小黃花。這就是仙人掌花,不嬌艷,色澤稍顯單調;不飽滿,僅有薄薄一層。但就是這樣的小花開在仙人掌上,顯得格外亮眼。我靜靜欣賞著,心里突然涌出一個問題:碩大的軀干、尖尖的針刺、單薄的小花,哪一個更能體現仙人掌頑強的品質呢?
我想應該是小花吧。仙人掌長期生活在沙漠的極端氣候中,當所有人感慨它生存不易時,它卻以朵朵小花響亮地告訴這個世界:經歷再多艱辛,我不僅依然會活下去,而且還要綻放生命的美麗。這不正是頑強甚至高尚品質的一種生動體現嗎?
珍惜當下 保護環境
青島53中 滕梓滔
這個春節檔,你看《流浪地球》了嗎?這是一部“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優秀影片。在《流浪地球》里,有很多催人淚下的情節都來源于我們生活中唾手可得的一切。比如姥爺開車路過上海大裂谷時,回憶從前有蔥花面的日子;比如劉培強在對同事馬卡洛夫說自己的理想——帶孩子去貝加爾湖釣鮭魚。倒塌的建筑,被冰封的城市,時不時的地震,我們熟悉的城市被毀滅,讓人心中升起一股恐懼。而現實中,霧霾、氣候變暖、森林驟減、水資源污染、自然資源過度開發,未來大自然會用另一種方式報復人類。
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現在尋常的一切,保護環境,地球的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還可以做到的時候,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青春無極限
青島53中 張家慰
青春是青年時代皎潔的繁花,似流星一般燦爛。如果說青春是煙火,而我們就是點亮它的火苗,總能在瞬間將自己綻放于天空。但不同的是,青春的煙火不會為每一個人綻放,只有付出過努力的火苗,最終才能將它點亮,而萎靡不振的火苗,最終將會隨風而去。
當我們長大成人,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時光,有人收獲了喜悅與自豪,而有人卻只能流下悔恨的淚水。青春是何等殘忍,因為它只給每一個人一次機會。青春又是何等輝煌,因為它給了每一個人絢麗的瞬間。趁著現在,我們奮斗到底,在青春舞臺上綻放吧。
體驗非遺文化
壽光路小學 潘延杰
大年初四一早,我和家人到即墨古城游玩。穿梭在鱗次櫛比的古建筑群中,看秧歌旱船、糖畫面人等民間藝術,濃濃的“中國味”撲面而來。
一位老爺爺能根據漢字的字、義、形描繪出五彩斑斕的畫,曾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我忙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遞給他。老爺爺思忖片刻,便拿起特制的方木筆,在筆頭左、中、右位置分別蘸取花青、鵝黃、朱砂色,手起筆落。不一會兒,名字里的每一個偏旁部首,變成浩瀚大海上的帆船,騰空躍起的飛龍,挺拔堅韌的青竹,翩翩起舞的蝴蝶,好一幅顏色絢麗、寓意吉祥的畫卷。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名字竟然如此美麗、意義深遠,想到那是父母對我的期望,一股感動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是我們要傳承的文化精髓。
乘巴士穿越港珠澳大橋
同安路小學 劉家榮
寒假里,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旅伴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第一次乘坐雙層巴士,跨越雄偉壯麗的港珠澳大橋。坐在急駛的巴士上,我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浩瀚無垠的伶仃洋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曲線優美的大橋橫跨伶仃洋,綿延數十公里,美不勝收。僅用了半小時,我們就從香港抵達澳門!
港珠澳大橋是一項由很多建設者歷經6年規劃、9年建設,獲得7項世界紀錄、1000多項世界專利的浩大工程,他們經歷了無數個第一次,克服了無數個建設難題,從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知難而進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
隨著時光的推移,有的第一次會慢慢被遺忘,有的將成為永恒的記憶。第一次港珠澳大橋之行,將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
記憶深處的一件事
青大二附小 王宸睿
在人生的路上,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克服困難,才可以成功。這就是我和爸爸一起走泥路得到的啟示。
有一次,我期末考試考得不好,心情十分低落。爸爸說:“咱們一起去后面的小山坡上走一走吧! ”我一路無精打采。突然,爸爸問:“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我回頭看到身后有一串串腳印,便答道:“當然能找到! ”“那在晴天的時候上山,你能留下腳印嗎? ”“肯定不能呀,這是因為剛下完雨,才能留下腳印啊! ”爸爸反問:“這不正像人生嗎? ”
我突然明白爸爸的心意了。在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但只要我們有信心,就一定會克服困難,為自己書寫一條成功之路!
巴赫的聯想
青大附小 戴天彤
雙手放在琴鍵上,看著一連串降“西”,《三國演義》“火燒赤壁”的一幕浮現在我腦海,巴赫創意曲中跳動的音符穿越了。
瞧,那些降“西”就是曹操,一串串音階是他在意氣風發地操練水軍。幾個跳音好似龐統來詐降,“周瑜年幼,恃才欺眾,不用良謀……”接下來的音階是曹操帶龐統一睹軍容,龐統巧授連環計。隨著鋼琴曲的彈奏,軍帳中,一組顫音像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口吐鮮血,皆因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顫音反復跳躍似周瑜的心魔,直到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思。彈到高潮,赤壁之戰開始了,我的心也緊張起來,手的力度不斷加強。曹操哪里料到,諸葛亮七星壇祭風,東南風大作。 “西”不降了,升“發”與升“索”如同黃蓋的火船沖殺過來,在火燒連營的廝殺中曹軍潰敗,曲終人散。哪想到,千百年前火燒赤壁與巴赫創意曲結合到一起,而我這一聯想,樂譜竟默記于心嘍。
博物館奇妙之旅
長沙路小學 魯曉優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到上海旅游,第一站便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館內猿猴、恐龍和各種動物的仿真模型琳瑯滿目,制作得形象逼真。遇到兇猛的動物,我有些膽怯;遇到可愛的動物,我則興奮地與它們拍照。在這里我學到很多知識,認識了許多動物。生存于白堊紀晚期的竊蛋龍,是一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它不如翼龍、角龍那樣龐大,矮矮的個子像只小公雞。我站在旁邊模仿著竊蛋龍的聲音和樣子,有趣極了。在古人類研究室,我還知道了我們是誰,來自何方。走進非洲展廳,我仰望長頸鹿,看羚羊奔馳。博物館里過年太有意義了,真羨慕上海的小朋友,如果在青島也有這么一個大型自然博物館該多好呀!(本版主持人: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