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4日訊 “創(chuàng)可貼”也能修路?觀海新聞記者今日于嶗山區(qū)城市管理局獲悉,近期,嶗山區(qū)將有“路面創(chuàng)可貼”之稱的自粘壓縫帶引入道路維修中,主要用于快速修復城市主干道上路面裂縫等道路病害,降低路面裂縫對交通的影響。這一舉措實施后,施工時間由原來的4小時壓縮至15分鐘。

據(jù)了解,道路裂縫是路面各類破損中最為常見、最易發(fā)生、最早產生的病害之一,一般隨路齡增長而逐漸加重。瀝青路面長時間使用后出現(xiàn)的細小裂縫,不但影響路容美觀和行車舒適性,且易擴展造成路面結構破壞。過去,道路裂縫修補主要采取灌縫技術,但這種技術工序比較復雜、耗時比較長,成本也相對較高。
施工單位工程師耿希元向觀海新聞記者介紹,道路整修夜間施工常常造成工程費用增加,“更重要的是,夜間施工如采取措施不到位還會造成工程質量降低。除非遇到突發(fā)情況,否則一般都是白天施工”。但面對無時無刻都有人、車通行的道路,只要施工時間稍微一長,就有可能造成交通擁堵,因此施工時間只能盡量選擇避開交通高峰期,同時探索新技術、新工藝。

耿希元介紹,“創(chuàng)可貼“技術引進后,只需一臺吹掃機、一人一把壁紙刀,就能輕松的完成路面裂縫的修補。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首先組織人員清除裂縫的表面浮塵及縫內雜物,隨后便像粘“創(chuàng)可貼”一樣,將壓縫帶利用自身的粘性沿走向粘貼到裂縫上,人工夯實碾平,撤走隔離帽,路面就能重新恢復通行。


“這種由瀝青材料、合成橡膠制成的自粘壓縫帶無須開槽加熱施工,還具有柔韌性強、滲透性強、黏附性強、耐磨性強、高溫性強、耐沖擊性強等特性。即便汽車來回碾軋也沒有關系,反而能讓壓縫帶里的粘性材料更好地和路面融為一體,增強承載力。”技術人員王偉介紹。

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嶗山城市管理局持續(xù)提升城市管理品質,對127條市政養(yǎng)護道路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摸底。截至目前,嶗山區(qū)城市管理局已對深圳路、香港東路等道路實施路面貼縫8000余米,消除路面裂縫5000余處。下一步,嶗山區(qū)城市管理局將繼續(xù)加大排查力度,對相似路況道路路面裂縫修補采用粘貼工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羅震)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