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個春晚節目讓人形機器人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2025年,也被稱為“具身智能元年”,具身智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在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各樣的工業、商業、醫療及生活場景中。
連日來,觀海新聞記者跟隨“行走黃河”采訪團走訪了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各種功能的機器人各顯神通,在這些充滿未來感的應用場景中,不僅感受到了具身智能的具象化,也勾勒出山東機器人產業的圖景。
擬人的外形讓人形機器人充滿話題性和想象空間,成為具身智能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概念。由于良好的產業積淀,山東的機器人企業得以快速向人形機器人賽道布局。在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永看來,發展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在于他對人類生活場景的適配性。當前人形機器人在成本、安全性和交互的友好性上都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從工業場景切入或許更有助于人形機器人的技術迭代。
優寶特生產的“行者泰山R2”與記者互動
在優寶特展廳內,該公司生產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R2”引發了采訪團的圍觀。“行者泰山R2融合DeepSeek等多模態大語言模型,使其具備情感識別功能,高度自主的交互能力。同時能夠勝任高精度抓取、柔性操作以及復雜環境下的交互任務。”范永介紹。
人形機器人超高的熱度,讓不少人把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畫上等號。實際上,具身智能技術迭代的底層邏輯并非“擬人”,而是“實用”。在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皓看來,具身智能的核心是能夠適配具體的場景,完成規劃、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而人形機器人只是它的眾多形態之一。
具身智能不只是一個概念,更應該成為生產線上的生產力。深耕細分場景中給出人機協作的解決方案,這正是山東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
珞石機器人是一家做控制器起家的企業,而控制器對于機器人的意義,就如大腦對于人類一樣。這家公司推出新一代控制系統,在速度、精度、振動抑制、柔順力控等方面表現優異,極大擴展了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比如大中空工業機器人適用于打磨、焊接、搬運等場景,大負載工業機器人則是專為汽車、光伏等行業設計,而柔性協作機器人可以滿足精密裝配與醫療手術需求。“目前,珞石機器人已躋身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前四,產品和解決方案遠銷國外,覆蓋五大洲,為全球超過2000家企業提供了服務。”王皓介紹。
一臺會寫毛筆字的機器人展示了其精準控制能力
如果說工業場景的應用幫人類提高了生產的效率,那么在危險復雜環境下,機器人更是成為人類肢體的延伸,成為保護安全的“鋼鐵戰士”。在這個領域,優寶特的四足機器人系列整體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展廳內,一款四足機器人靈活地翻著跟頭,和記者們互動,萌態十足,但干起活兒卻毫不含糊。“四足機器人具有超強的續航、負載、地形適應和高速運動能力,可以適用于自主巡檢、應急救援、危險環境作業等場景。”范永介紹。
人工智能的目標是服務于人類的生活,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也正在滲透在我們的日常中,尤其是在醫療領域。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在腦機接口的研究方面取得不少進展,這項技術也應用在外骨骼機器人上。“當人戴上腦電帽,穿戴上外骨骼,通過意識發出指令,外骨骼便可以帶動雙腿行動,這項技術能夠幫助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恢復行走能力。”山東先進院腦機接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彭福來介紹。
研究人員通過腦機接口設備控制外骨骼機械自主行走
用需求定義技術,在場景上長出智能。從工業應用、特種巡檢,到外骨骼的醫療康復,山東的機器人企業專注細分賽道,在一個個具體場景的應用中形成優勢。這正是“具身智能”的本質,讓技術服務于人,讓智能成為新的生產力。(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國鈺)
責任編輯: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