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居民需求成為社區治理的“風向標”,一場以行動為筆、以民心為紙的實踐正在悄然展開。4月23日,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區“民需我應,仰口同行”——仰口大叔幫幫團需求落實行動日火熱啟動。這支由社區工作者、熱心居民組成的“硬核”隊伍,以實干為舟,駛向群眾急難愁盼的深處,讓“有困難找大叔”成為社區最溫暖的回響。
活動當天,大叔幫幫團的團長辛健將前期通過入戶走訪、電話摸排等方式收集的居民需求清單發放到每個人的手中,從樓道感應燈失靈、單元門破損到公共座椅破損,每一項訴求都標注著具體的樓棟與住戶。幫幫團成員們逐字逐句梳理,將抽象的需求轉化為可落地的任務清單,將短期內不能處理的事項建立問題臺賬,通過對接共建單位或其他志愿服務隊,爭取做到“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音、項項有跟進”。
為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社區居委會主任吳丹為幫幫團成員發放定制馬甲,嶄新的墨綠色馬甲上,“仰口大叔幫幫團”字樣格外醒目,這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隨后,幫幫團兵分多路,深入樓院開展“沉浸式”服務。在仰口路4號,成員們合力維修損壞的單元門和公共座椅,并邀請過往居民現場觀摩學習;在仰口路20號,志愿者帶著專業工具,為低保家庭更換漏水的水龍頭,并手把手地教居民使用新設備;在曉望路13號、17號,志愿者踩著梯子為居民調試院內照明燈亮燈時間;還有成員們穿梭在華嚴一路3號、華嚴一路5號樓道間,將一盞盞感應燈更換到位,讓溫暖的燈光照亮居民回家的路。“我也想加入幫幫團,為大家出份力!”看到幫幫團成員們忙碌的身影,圍觀的居民劉大哥主動請纓。從“旁觀者”到“參與者”,越來越多的居民被這種互助精神感染,加入到社區共建的隊伍中來。這種轉變,正是幫幫團提升居民參與感的生動體現,也讓“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次需求落實行動日,不僅解決了居民的燃眉之急,更搭建起黨群連心、鄰里互助的橋梁。仰口路社區以“大叔幫幫團”為紐帶,將群眾的“需求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服務承諾。下一步,這支充滿活力的隊伍將繼續在社區的大街小巷奔忙,用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鄰里溫情,讓幸福在仰口路社區落地生根。(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琴)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