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商務樓宇樓宇集聚產業、匯聚企業、廣聚人才,是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隨著樓宇中人才、資源高度聚集,中小企業、社會組織和流動黨員不斷增多,如何在商務樓宇中開展黨建工作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答題。市南區是青島市的中心城區,擁有5000平米以上商務樓宇135座,其中“億元樓”30座,樓宇企業1.7萬余家。落地運行17處特色樓宇(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各級各類營商環境會客廳31處,搭建樓宇自治平臺……近年來,市南區聚焦組織共建、服務共鏈、發展共贏,推動轄區樓宇集聚成勢、融合發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組織共建
建強樓宇發展“主心骨”
企業集聚,人才薈萃。在市南區,每一幢樓都是一個“垂直社區”。如何在這種新型社區中搞好“鄰里關系”,讓黨建引領各項工作高質量開展?“我們堅持黨建引領,讓黨組織更好地架起連接企業、職工等的橋梁。”市南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趙愛萍介紹,市南區打破所屬行業、隸屬關系的限制,由街道副處級以上干部擔任書記,吸納物業服務企業黨員負責人、入駐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社區黨委班子成員擔任黨委委員,構建起“區委—街道黨工委—街道‘兩新’綜合黨委—樓宇黨委”的四級組織體系,重點樓宇黨委書記由擔任樓長的區級領導擔任,統籌協調企業黨組織800余個,團結凝聚企業黨員1.2萬余人,實現了全區35座重點樓宇黨委全覆蓋,讓企業和職工來了就能找到組織、找到家。
以“紅色磁場”激發樓宇活力,市南區持續夯實樓宇黨群服務陣地。香港中路街道創新推出“鋒領驛站”黨群服務陣地品牌,開展“午間一小時”服務模式,因樓制宜定制服務板塊,先后舉辦“紅色劇本殺”“創享DIY”“共享市集”等職工活動;湛山街道打造“紅色驛家”黨建品牌,舉辦“海天OCEAN LIFE”“萬象YEAH市創意集市”等時尚活動,吸引超過300名新媒體達人打卡;金湖路街道依托“新100夜校”,開展“帶上Ai去創業”系列沙龍、“青春嘻游記”單身青年聯誼活動等70余場,滿足樓宇內企業員工的需求。“雖然之前都在一棟樓里共同辦公,但誰也不認識誰。現在通過舉辦系列活動,大家熟悉了,工作開展也順暢了。”香港中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段文基說。
截至目前,市南區有效匯集各方資源,盤活上萬平方米樓內外公共空間資源,落地運行17處特色樓宇(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擦亮“紅色驛家”“鋒領驛站”等樓宇黨建品牌,惠及企業員工及周邊居民逾3萬人。
服務共鏈
當好為企解憂“店小二”
“有家公司未經授權使用了我們的注冊商標,該如何解決?”“適合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金融品種有哪些?”作為市南區商務樓宇最密集的街道之一,湛山街道經常面臨企業各種各樣的訴求。為此,湛山街道在華潤大廈依托“華潤·紅色驛家”揭牌營商環境會客廳,構建起常態化政企懇談機制,搭建政府與企業家交流對接平臺,陸續舉辦了營商環境“觀察員”懇談會、“專精特新”涉外法律服務論壇等專場活動近20場。據統計,市南區已建成各級各類營商環境會客廳31處,開展各類惠企賦能活動80余場,惠及企業1200余家。
為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市南區梳理形成動態更新的問題、資源、供需“三張清單”。根據清單內容,聯合金融、法律、稅務等行業部門,為樓宇推出幫辦代辦、金融服務、法律咨詢、人才賦能等59項服務,輻射到樓宇企業、員工、商圈經營戶、消費者和相關主體,做到多方共贏、共同發展。
樓齡近30年的金光大廈是青島東部第一個開工建設并首先投入使用的高層寫字樓,面臨基礎設施老化、經營粗放等問題,業主渴望更新改造的呼聲十分強烈。在收集到樓宇企業的需求后,市南區協同金融機構推出“樓宇更新貸”等融資方案,緩解樓宇改造資金籌集難問題。“我們的樓體墻面改造亟需500萬元資金,想要申請銀行貸款和政策補貼,可擔保資金有限又不熟悉政策。與政府部門的洽談,不僅使我們了解了補貼政策,還有了配套資金方案,我們對樓宇改造信心倍增。”金光大廈物業經理表示。
自“三張清單”機制建立以來,市南區共收集發展需求清單4000余條、意見建議清單700余條,有效解決各類問題40余件,盤活銀海大世界等閑置商業載體空間超12萬平方米,新培育華潤中心等10座產業特色樓宇。
發展共贏
釋放基層治理“新活力”
聚焦樓宇企業及白領現實需求,市南區搭建樓宇自治平臺,建立樓委會,由樓宇黨委書記擔任召集人,成員由物業服務企業、入駐單位黨組織代表、行業主管部門組成,持續完善自治共治機制,切實做到“樓宇事樓宇管、樓宇務樓宇議、樓宇題樓宇解”。
每到中午用餐時間,香港中路街道豐合廣場的職工食堂就格外熱鬧,樓宇內的白領紛紛來這里用餐,這處職工食堂便是樓宇自治平臺“議”出來的成果。“現在,員工午飯基本只能吃外賣,能不能有更豐富的就餐選擇?”豐合廣場的一家企業向樓委會提出了解決員工就餐的訴求。在當月的樓委會例會上,樓委會和物業達成共識,騰挪改造地下近1000平方米的閑置空間,建成職工食堂,有效解決了職工午間用餐難題。
為了讓樓宇治理獲得更強勁的內在源動力,市南區聚焦“樓宇黨建+社區治理”,推行社區與樓宇企業雙向進入、交叉服務的模式,加強社區與樓宇之間的互動與合作。
“其實海天中心這座樓上企業不少,資源也有很多,但是有很多企業黨組織不隸屬于社區,平常溝通比較困難,我們就想借助樓宇黨建突破這個難題,真正把樓上的企業黨組織、物業企業、社區統起來,推動樓社互通融合。”湛山社區黨委書記王斌介紹,湛山社區引導社區企事業單位集中入駐“樓社鄰聚力會客廳”,為樓宇白領提供家政保潔、午餐定制、家醫上門等17項服務。同時,這也持續推動樓宇企業走出寫字樓,融入社區治理大局,先后有57家樓宇企業參與社區基金捐贈活動,捐贈善款超22萬元,13支樓宇企業黨員團員志愿服務隊,走進社區開展政策宣傳、矛盾調節、金融反詐、司法義診、健康義診等300余場惠民活動。
從“建組織”到“送服務”,再到“做治理”,市南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樓社共融、共治走深向實,以樓宇“新”力量激發城市經濟發展澎湃活力。(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琴 通訊員 藍子君)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