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余名來自膠州市瑞華實驗小學、膠州市第六實驗小學的青島晚報小記者,走進青島艾山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在洋河鎮興郭村的有艾工坊,小記者們學習辨別真假艾草,親手碾壓艾草變身艾絨,動手制作天然香囊,在體驗中了解艾草文化和非遺技藝。
走進村史館了解特色手造文化
為了打造青島艾山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膠州市充分發揮洋河鎮自然、人文、經濟稟賦,打造了集天文研學、非遺手造、生態休閑為一體的多元鄉村文旅生態,形成6條文旅游玩線路,為游客提供“觀星、游村、品果、賞景”的全方位體驗。而此次活動,小記者選定了膠州市洋河鎮以手造聞名的興郭村進行社會研學實踐。
當日上午,一進村,路兩側的綠樹環繞,擴寬的村道干凈整潔,彩繪的墻面讓小記者們眼前一亮。“這與我印象里的鄉村不一樣,沒有顛簸的泥土路,也沒有牛羊屎的味兒。”小記者劉旭垚聊起他初來興郭村的感受。來參加活動的家長們把車停在村口寬敞的停車場,在停車場一角的公共廁所方便后,步行三五十米,便是興郭村的村史館。
在膠州市洋河鎮鳳凰新村第一書記、興郭村自然村支部書記張英凡的引導下,小記者們一同走進興郭村鄉村村史館,了解這個村子的歷史和發展。全村共102戶人家,在村口可遠眺艾山“東石”的全貌。村里有石刻、布老虎、勾花、草編等13種手造技藝,在手造展覽館里,剪紙、布老虎也成為市民、游客前來體驗的“指尖藝術”。近年來,村里還利用大片林地資源優勢,發展起了林下經濟——種植艾草。
沉浸式體驗艾絨和艾條制作
當日上午,20余名小記者又來到洋河鎮興郭村的“有艾工坊”,在小院的一角,裊裊青煙升起,被點燃的艾條,彌漫出淡淡的藥香。在里屋的架子上滿滿當當擺放著艾條、艾草錘、艾草枕、艾草坐墊等各種各樣的艾草產品。
“艾草有哪些作用呢?”青島艾山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卜欽龍向小記者們提出第一個問題。“艾草不僅能驅蚊避邪,還能溫經散寒,具有消毒殺菌、消除異味,凈化空氣,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功效,是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貝。”隨后,卜欽龍從桌子上盛著艾絨的收納盒里,取出適量的艾絨,用手揉搓,教小記者們如何辨別真假艾草。“好艾草,有艾草藥香,燃燒后的艾絨冒一縷青煙,燒完的艾絨成團狀。”他邊說邊讓小記者們湊近艾絨聞一聞,再仔細觀察這些細小的顆粒。
在制作艾草香囊環節,小記者徐雯茉分享她的制作過程,“我抓起一把艾絨,小心翼翼地裝入仿布中,扎緊口,再套上繡著'平安健康'字樣的綠色布藝香囊中。”為了讓小記者們深入感受艾草文化,卜欽龍現場展示了兩種手工碾揉艾草變艾絨的辦法,在碾壓艾草的木盒里,他將曬得金黃的艾葉整齊排列,通過手工來回碾揉,艾草慢慢變得細膩,當第一縷細如蠶絲的艾絨誕生時,整個工坊爆發出驚喜的歡呼。
“我也想自己做艾絨。”小記者紀嘉怡看到身旁工作人員的操作,忍不住小試牛刀。擼起袖子,大家開始輪番體驗,通過精選晾曬過的艾草、搗碎篩絨等步驟,沉浸式體驗了艾絨的制作過程。緊接著,卜欽龍又展示了另外一種制艾絨的方法,小記者馬暢鴻、陳楠兮、葉蕭語、于駿軒、高鈺涵、韓亞萱等,圍在石臼旁,卜欽龍捧起一把艾葉,輕輕放入石臼中,握緊木杵,隨著"咚咚"的節奏聲,深綠的葉片漸漸被碾碎,化作細膩的絨絮。“看,像棉花一樣軟!”小記者趙子彬興奮地喊道,空氣中彌漫著艾草的清香,混合著陽光的味道,讓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艾草田。
活動最后,工作人員還演示了艾條的制作方法,將艾絨填入棉紙筒,并用模具壓實,制作出清香四溢的艾條,并把艾條作為獎品贈送給回答問題的小記者們。這次活動不僅讓小記者們體驗了傳統技藝,更讓他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每一根艾條、每一個香囊,都承載著小記者們的童真與智慧,也寄托著鄉村振興的希望。
當日中午,出了興郭村,兩公里、十分鐘的車程,便到達2025年艾山山會的主會場,美食區、非遺手造區、農產品展區等熱鬧非凡。小記者們帶著主辦方贈送的祈福牌,在祈福區敲響千年祈福鐘,掛上心愿牌。在農產品展區,洋河源豐蔬菜、馥谷園小米、神山后藍莓、綠樂園蔬菜、桃源居草莓等新鮮的洋河果蔬,也成了城里人逛山會的“香餑餑”。
小艾草托起鄉村振興“大產業”
根據洋河鎮“一村一品”規劃,在打造“手造村”的過程中,采取了“村莊+共富公司+企業”三方合作模式,發展艾草產業、手造文化產業、旅游研學產業,初步形成了產學研、產供銷結合的“手造”生態鏈,搭建了“連農帶農”機制,通過種植艾草、加工手造產品、就近就業、手造產品銷售等方式,有效帶動村民增收。
青島艾山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引入的其中一家企業,“以發展艾草產業,助力農民增收”為使命,充分利用荒山、荒灘來種植艾草,秉持生態環保、三產融合,全民健康的理念,用小艾草撬起鄉村產業振興大發展。
據統計,合作社已在示范片區周邊村莊種植艾草560畝,并輻射高密、平度、萊西、諸城等周邊縣市區,興郭村今年先后種植了100多畝艾草,并圍繞艾草種植、品種提純、栽培管理、倉儲晾干、收儲運輸等各環節,建立了完善的技術體系,形成了“全鏈條”艾草產品生態鏈。
此外,依托艾山氧吧小鎮項目,打造了以灸療技術為核心、艾草產品為耗材的艾灸健康品牌服務體驗館,吸引了眾多周邊城市的消費者前來體驗,讓他們在享受艾灸帶來的健康呵護的同時,領略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同時,以創新思路打造的“有艾工坊”,將非遺文化與消費深度融合,并設置了研學實踐課程。卜欽龍表示:“一直致力于深挖艾草的價值,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極致,就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最優質、最純正的艾草產品,滿足大家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名中小學生在此進行研學和手造體驗,接待游客1萬余人次,有效帶動了非遺文化傳承和消費。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 記者 馬妮娜 視頻 王德超
小記者 李沁霏 張鑫 劉一諾 于子壹 劉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