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7日訊 “驢友”從懸崖滑落被卡在崖縫之中,搜救隊聞訊后迅速發出救援指令,集結隊員攜帶救援裝備上山營救。12月6日上午,一場無預警、無預案的應急拉動在嶗山某荒山進行。
搜救犬確認行蹤

搜救犬尋找“傷者”蹤跡。

搜救犬帶路尋找求助者。
6日上午8時許,青島紅十字搜救隊接到一“驢友”求助,稱其早晨一人登嶗山采藥,從一處懸崖上滑落十余米后,卡在巖石縫隙中動彈不得,全身多處受傷,疼痛不已。搜救隊對信息來源進行研判后迅速發出集結通知,32名隊員及兩只搜救犬從黃島、城陽等地迅速響應向事發地集結。
根據“被困驢友”提供的信息,其早上6點將車停于嶗山一村路邊后順河谷上山,期間途徑幾個廢棄的采石場,一共走了大概兩小時后發生的事故。搜救隊初步計劃先找到求救人員停車位置,再決定如何展開搜索。9:15,最先集結的搜救隊員按照先期信息研判找到求救人員的車輛。根據車輛主駕下方遺留的嗅源,通過搜救犬展開廣域痕跡追蹤,同時依據求救人員后期發出的大概位置信息進行定位。最終在搜救犬帶領下,順利找到求救人員。
演練中錘煉技術

演練的懸崖落差50余米。

“傷者”卡在崖縫之中。

在崖縫中對“傷者”進行包扎。

搜救組隊員使用雙繩下降系統轉移“傷員”。
“到達現場后,隊員們才得知是一場應急拉動。但這時演練的重頭戲才剛剛開始。”青島紅十字搜救隊隊長李延照告訴記者,早晨6點預設的傷員開始登山,徒步兩小時后到達嶗山某荒山野嶺向搜救隊發出“求救信息”。預設傷員“跌落”的位置在崖壁中間,距離崖頂15米左右,距離崖底大約50米,坡度80度。人員被找到后,醫療組隊員首先對其進行檢傷與處置,搜救組隊員架設雙繩下降系統轉移傷員。整個營救過程耗時4個小時。
“此次演練完全貼近實際救援,參演的隊員以第三梯隊年輕隊員為主,目的就是在演練中錘煉他們的技術。”李延照表示,演練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但也正是這些問題的發現和糾正,才能促進年輕隊員更快地成長。
從草根走向專業
記者了解到,青島紅十字搜救隊是一支自發組成的民間草根救援力量。2008年11月18日晚上,7名無線電愛好者聚集在城陽一戶居民家里,成立了一支以無線電技術為主的志愿救援團體。12年來,青島紅十字搜救隊走上了專業化、規范化、專職化發展道路,團隊現有隊員181人,外圍志愿者近千人,已成長為一支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為一體的綜合性公益救援團隊,是政府應急救援的重要輔助力量。目前團隊具備山岳、繩索、岸際、急流與洪水、山火、車輛事故處置、院前急救、公共安全潛水、建筑物坍塌等九類自然災害救援能力。
“針對搜救隊高難度、高風險、高效應急的特點,為使志愿者的行為符合團隊的規范和理念,有效實施救援行動,我們構建了一整套管理機制和培訓機制,努力提升隊員的專業技術水準。”李延照表示,他們經常組織集訓和接近實戰的演練,成就了隊員扎實的技術功底和頑強的戰斗作風,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鍛造了一支思想、作風、技能都過硬的志愿搜救隊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于滈)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