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5年5月14日封面版一

青島日報2025年5月14日封面版二
張開懷抱,共迎具身智能時代。
20世紀中葉,被后世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和“人工智能先驅”的圖靈,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首次提出了“機器是否能思考”的命題。
僅僅過去70多年,大模型就已經能夠讓AI輕松通過醫生、律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并逐漸在文學創作、科學研究、生產制造方面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
如何讓日益強大的AI進一步融入人類的物理世界?
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便是重要依托。何謂“具身”?顧名思義,就是突出人體形態,指機器人基于類人的物理身體在環境中進行適應性感知與智能行動。“小腦”的運動協調能力,以及“大腦”的視覺、語言和動作的泛化、交互能力,是具身智能機器人區別于已廣泛應用于工廠中的各種工業機器人最鮮明的內在特征。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則是具身智能最具代表性的外在形態。
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互聯網大廠,全球科技公司紛紛在具身智能賽道落子布局,爭相搶占AI時代的下一個“先機”。
今年全國兩會,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則從國家層面傳遞著這一產業所蘊含的戰略意義。
作為中國制造業名城和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青島,早已捕捉到這一產業趨勢,將具身智能納入全市的產業發展規劃。在全力打造的“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人形機器人被作為先導產業中的重要細分賽道謀劃布局。
今天,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的舉行,是這座城市謀定后動的一次重要落子,更是對外界發出的一次誠摯邀請:
歡迎有志于在具身智能領域施展拳腳的企業和創業者,來青島投資興業,與青島共謀發展!
AI走向通用的必經之路
具身智能,是近兩年人工智能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概念之一。
乙巳蛇年春晚,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身穿花棉襖、手轉紅手絹在舞臺上扭起東北秧歌,迅速讓具身智能機器人從業界焦點轉變為公眾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
4月,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開跑。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同場競技,冠軍機器人最終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沖線。
今年8月,全球首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也將于北京開賽,主體賽事設置100米、4×100米接力、立定跳遠、自由體操、足球賽等項目。
……
沒有人會否認,進入2025年,具身智能機器人正以加速奔跑的姿態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具身智能這一概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提出。最具代表性的是機器人專家羅德尼·布魯克斯,他主張智能應由身體與環境的實時交互自然涌現,并論證了“感知-行動”閉環系統的可行性。他的觀點被視為具身智能的奠基性理念,“真正的智能無法脫離身體存在,具身化是人工智能走向通用化的必經之路”。他的這句名言,也被眾多具身智能的從業者奉為圭臬。
而今年以來,我們普通人感受到的具身智能的“突然”涌現,則同ChatGPT發布以來,AI大模型以驚人的速度迭代進化密切相關。
人工智能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在給定的答案范圍內給出是或否的判斷,而是能夠進行發散性“思考”,對問題舉一反三。這意味著與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距離進一步縮短。
越來越聰明的軟件讓機器人有了通識的可能性,成為具身智能走出實驗室走進產業界的重要契機,也讓具身智能機器人成為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一個具有顛覆性意義的產業賽道。由于具身智能能夠實現與現實世界的自主交互,使人工智能從虛擬推理邁向物理操作,將推動人工智能在更多場景中發揮作用。無論是在家庭、辦公場景,還是在戶外環境,具身智能都將憑借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交互體驗,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形成龐大的市場空間。
比如在工廠中,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夠自主適應復雜生產環境,實現柔性制造,提高生產效率;在醫療養老領域,具身智能可用于康復輔助、遠程手術、智能護理,減輕醫護人員負擔,提高老齡化社會的健康保障能力……
微軟、特斯拉、OpenAI,不論是老牌軟件巨頭還是科技互聯網新貴,都被具身智能機器人這一超級AI硬件的無限想象空間所吸引而下場布局。有投資界人士甚至斷言,這一機器人賽道將是市場規模“十倍于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大風口。
站在區域產業發展的角度,具身智能亦是一個區域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重構產業體系不容錯過的風口。具身智能是一個十分典型的軟硬件結合的產業,涉及芯片、傳感器、人工智能、通信、機械、材料等諸多前沿技術應用,有賴眾多產業鏈的支撐。而它的大規模產業化發展,勢必也能夠反過來對這些產業有極大的帶動作用。
某種意義上,抓住了具身智能的產業機遇,就是抓住了新一輪產業升級的機遇。
有雄心,更有基礎
青島顯然正努力把這一機遇牢牢握在手中。
自人工智能時代啟幕以來,青島就踏著產業進步的節拍積極布局。從集成電路到新型顯示、從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汽車,青島把握產業躍遷的內在邏輯,一個個新興產業逐步壯大、制造業版圖加快重構。當下,瞄準具身智能發力,正是青島基于自身的比較優勢,應時而動、順勢而為的戰略選擇。
提起具身智能,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或地區通常被率先聯想到。網上搜索,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深圳等眾多超一線和一線城市均發布了相關產業政策,大力推動具身智能發展。但在此輪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競逐中,青島作為北方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擁有自身獨特的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產業基礎和有利條件。
關鍵技術上,圍繞具身智能機器人“大腦”深度學習、“小腦”運動控制、“肢體”的仿生材料和仿人機械臂設計等關鍵技術,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北航青島研究院和西電青島研究院均有一定的專利布局。其中,山東科技大學依托省內唯一的機器人與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開展工業機器人、動物機器人等相關技術研究。青島大學牽頭的試衣機器人、人工智能機器人分別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級重點研發項目。
在核心零部件領域,青島同樣有所涉足。豐光精密開發的特微型諧波減速器為國內首創,在機器人靈巧手上具備廣泛應用前景;在常規型號諧波減速器上已同機器人客戶開展合作,部分產品已進入國內行業供應鏈體系。國華智能裝備在高精密諧波減速器、高精密行星滾柱絲桿、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人形機器人靈巧手等領域均有布局,其中四大系列百余款諧波減速器,突破齒形設計、仿真分析等關鍵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在人形機器人關節設計上實現了國產替代。
若站在整機產品的角度,青島在部分領域更是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以家務機器人為例,家庭場景被視為具身智能機器人最具發展潛力和市場想象空間的細分市場之一。機器人不僅可以幫助減輕家務勞動負擔,還能夠提供情緒價值,堪稱是一種新型家電產品。
青島是中國家電產業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擁有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家電龍頭企業。在青島智能家電產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中,家庭服務機器人已經被納入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聚焦家庭清潔、看護、陪伴、教育、烹飪等新興智慧家庭場景需求,青島將加快推動家庭服務機器人整機本體結構、運動控制算法等迭代優化,推出一批通用和功能型創新產品,打造國內重要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
目前,海爾、海信已分別牽頭創建山東省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山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家庭場景,海爾已形成服務機器人、康養及陪伴機器人和清潔機器人的綜合產品矩陣。同時圍繞智慧大腦及HomeGPT模型構建起一個強大的智慧家庭和具身智能機器人一體的大腦。
海洋和康復醫療同樣是青島的優勢領域。中國海洋大學研制水下高分辨率三維成像軟硬一體化具身智能裝備,自主研制關鍵部件和裝備整機,實現裝備國產化。康復大學聚焦康復醫療場景的智能感知與人機交互技術進行研究,構建電生理-運動學-動力學多源信號協同分析體系,實現可解釋、可信任、可泛化神經肌肉解碼控制。
與此同時,青島近年來圍繞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積極開展“雙招雙引”。優必選、樂聚智家、鋼鐵俠等企業均在青島展開布局。
被稱為“國內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在青島布局了技術研究院、AI智能制造基地、教育示范基地、智慧康養應用等業務板塊;樂聚智家在青島聚焦人形家庭服務機器人研發,致力于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鋼鐵俠是國內第一家從事雙足大仿人機器人研發的企業,自落戶青島以來成功研發了深度學習無人駕駛小車、雙臂協作機器人、立體無人駕駛實驗室等多項教育領域重要項目。
將視野放大至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來看,青島近年來引進培育了創新奇智、極視角、以薩技術等一批模型算法領域企業,上線運營了多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規模位居全省前列,能夠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所需的多模態大模型、運動控制算法等技術提供關鍵支撐。
以“場景共創”共迎產業爆發
下一步,青島將如何發力具身智能機器人?
從本次大會的舉行不難看出,青島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大的誠意,邀請更多產業合伙人來青島共謀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新藍海。
盡管不少人將2025年視為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的量產元年,但若真正從產業的規模化落地角度來看,具身智能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距離產業爆發尚有時日。高盛曾預計,到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7.6萬臺,到2032年出貨量將達50.2萬臺,會慢于市場預期。
事實上,目前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感知、人機交互等方面還存在技術瓶頸,例如如何實現更加自然流暢地行走和奔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回應人類的語言和情感等。此外,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成本仍然高昂,價格不菲。宇樹科技2024年發布的機器人售價9.9萬元、優必選最新發布的“天宮行者”售價29.9萬元、越疆機器人推出的Dobot Atom售價19.9萬元……這樣的價格顯然讓具身智能很難大規模普及。
場景落地是破題的關鍵之一。有從業者曾表示,超九成的人形機器人企業仍難以找到適合的商業化應用場景,而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場景也將成為拉開企業間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培訓場景不足令機器人還不能滿足各類復雜的生產生活場景,現有產品還只能實現部分功能,且性能還遠談不上穩定耐用。
找尋更多落地應用場景,讓技術加快迭代進化,成為具身智能企業面臨的共同課題。去年以來,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將自家產品送到汽車工廠“打工”,就是為了在真實的場景中驗證技術、訓練產品,為后續產品在工業場景落地鋪路。
找到足夠多能夠落地應用的場景,具身智能行業才能共同做大市場蛋糕,推動產業真正走向規模化。青島洞悉產業發展的這一關鍵,積極梳理城市和產業中能夠讓具身智能機器人大展拳腳的領域,邀請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來青島進行技術驗證和應用創新,一方面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和產品在青島落地,另一方面則通過“場景共創”推動既有產業向著具身智能的方向升級,為相關軟硬件企業創造新的產業機會,孕育未來產業創新的種子。
本次大會上,青島市民政局、海爾、海信、青島地鐵、中車四方、青島港、中國海洋大學、康復大學等政府部門、企業和高校將發布超過50個超級場景,涵蓋養老服務、智慧家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軌、港口智能巡檢等眾多領域,就是這一思路的具體落地。
以此次大會為起點,青島將加快搭建更優產業生態,讓更多產業創新資源加快匯聚,奮力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版圖中搶占一席之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議程
大會開場
戰略咨詢委員會、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儀式
●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戰略咨詢委員會成立
●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聯盟成立
政策發布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2025年行動方案》
●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人才政策
●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一場三區”建設啟動
●市政府引導基金與海爾創投簽約組建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基金
超級場景發布
●市民政局發布民政領域超級場景
●海爾集團發布智慧家庭超級場景
●海信集團發布工業制造超級場景
●青島地鐵發布智慧城軌超級場景
●中車四方發布軌道交通裝備超級場景
●青島港集團發布智慧港口超級場景
●中國海洋大學發布海洋勘測超級場景
●康復大學發布醫療康養超級場景
專家演講
●大模型時代的機器人革命
演講嘉賓:王揚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智能科技部主任
●人形機器人產業解析與具身智能技術前沿實踐
演講嘉賓:梁佳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伙人、樂聚智家(青島)技術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