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做好新就業群體關愛凝聚工作,青島市市南區深入開展“知心朋友”計劃,以“暖心驛站”建設為抓手,緊緊圍繞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方式,全方位提升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日,走進云南路街道四川路社區金茂灣暖心驛站,這是市南區首家山東省示范工會驛站,也是市南區首家采用“驛站+惠工項目”服務模式的暖心驛站,這個僅有38平方米的驛站,卻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生動詮釋了“小陣地撬動大治理”。
新模式“生根發芽”
黨建引領找到“新支點”
在四川路社區,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日均穿梭于街巷樓宇間,他們是城市運轉的“擺渡人”,卻因工作流動性強,長期面臨入黨渠道不暢、組織生活參與難等問題。如何在“流動大軍”中筑牢黨建陣地,成為社區黨委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關鍵課題。
在金茂灣暖心驛站的角落,一塊醒目的“黨員報到登記處”指示牌格外亮眼,這里不僅提供充電休息服務,更成為流動黨員的“組織接入口”。“我們以驛站為核心陣地,充分發揮‘新引力’黨支部的兜底作用,沿著能觸及新就業群體的工作鏈條,讓黨組織‘扎根’、黨員‘歸隊’?!彼拇飞鐓^黨委書記米國平介紹到。
為解決新就業群體入黨難、流動黨員管理難的問題,市南區鼓勵社區成立“新引力”黨支部,將暖心驛站作為聯系新就業群體的“紐帶”,通過場所共用、資源共享,組織“新引力”黨支部黨員開展“三會一課”、新轉入黨員見面會、同過政治生日等各類活動,構建起新就業群體黨員“納管—服務—賦能”全鏈條管理體系,累計納管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中的流動黨員52名,以黨組織的凝聚力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向心力。
新服務“織密網絡”
暖心行動守護“新需求”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體檢大集”公益活動在金茂灣暖心驛站舉行,為20余名新就業群體提供健康體檢、中醫問診、用藥指導等服務?!捌綍r沒時間去醫院做檢查,這次專家到家門口來,真是太好了?!币晃粍偨邮芡暄獕簻y量的外賣小哥感慨地說。據統計,市南區開展健康義診系列活動已有20余場,覆蓋新就業群體400余人。
近年來,市南區在建設升級暖心驛站的同時,用好暖心驛站服務功能,依托暖心驛站推動工會、團區委、司法、人社等部門單位資源下沉,組織各部門在驛站開展關愛幫扶、技能培訓、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系列服務活動50余次,贈送生活用品等“暖新禮包”300余個,覆蓋新就業群體2100余人次,真正把服務送到了新就業群體心坎上。
“各單位、各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對新就業群體的服務舉措,有的開展送溫暖送清涼活動,有的定期免費心理咨詢,有的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等,全區上下已經形成了服務新就業群體的共識?!笔心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趙愛萍表示。
新力量“融入治理”
雙向奔赴繪出“新藍圖”
為進一步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社區治理,金茂灣暖心驛站引入云助家服務平臺,網約家修工人通過手機“指尖接單”,直接響應社區居民家政開鎖、維修管道等需求。在幫助網約家修工人拓寬渠道、增加收入的同時,驛站作為平臺與服務陣地,積極組織家修志愿服務活動,面向社區居民定期開展小家電義修服務,并針對獨居老人等重點群體開展免費檢修電路、疏通管道等服務。
“以前覺著手藝是謀生,現在跟著驛站參與社區服務,才發現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比多接兩單更自豪?!本W約家修工人孫文學說。自平臺運行以來,像孫文學這樣的30余名網約家修工人開展家修志愿服務活動6場,提供線下咨詢、上門義修等服務58次,足跡遍及社區10多個樓座。
市南區以“驛站+云助家”服務模式為縮影,正構建起新就業群體參與治理的“全鏈條生態”,引導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家修工人等群體,將職業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外賣騎手化身“網格信息員”,在配送時隨手上報井蓋破損、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快遞員成為“政策宣傳員”,將反詐手冊隨包裹送入千家萬戶;網約家修工人則像孫文學一樣,用手中的工具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市南區組建新就業群體志愿服務隊5支,服務社區居民200余人次,真正實現“一人接單、眾人受益,一人服務、全民連心”。(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琴 通訊員 藍子君)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