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0時許,“張文宏醫生”微博發文稱:
多種信息透露未來防疫策略和全球交流場景
今天,上海公布了在11月20至23日間報告的6例本土確診病例的溯源結果。中風險區域經過兩周關閉已經全部開放。
仍處于封閉的世界對于各種消息逐漸變得麻木,關于防疫前景也似乎波瀾不驚。但數個事件卻已經透露出明年全球交流的可能場景。
進博會和日本奧運會防疫策略的共通之處。首先是11月10日,進博會在閉環管理下順利閉幕,入境人士實施了閉環管理,會議結束后離境。參觀人員均做核酸檢測,不做其他行動限制。進博會共130多萬人參加,它的成功開展算是對于國際大型互動活動做了一個探索,雖然規模不大。
上周我與日本重要的國家級防疫專家做了交流,兩個信息值得關注。一是日本會如期召開奧運會,二是日本已經訂購了明年的全年疫苗,但是民意調查提示只有15%的人有強烈意愿接種,60%左右比較猶豫,剩余的25%明確表示不會接種。而奧運會在這種情況下將如何開呢?這不禁令人深思。
日本奧委會公布的防疫措施,與進博會的有諸多共通之處,可見這些措施可能會是未來世界開啟交流的參考模板。
對于那些來自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在抵達日本機場時就要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運動員只能待在規定區域,實施閉環管理。
對照日本奧運會的防疫策略,日本奧運會擬對境外入境觀看比賽者進行核酸檢測,而入境后不做行動限制,不做入境隔離,但是需要安裝入境后軌跡APP,一旦發生病例,需要按照精準防控策略,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并采取相應的防疫措施。這和進博會以及本次本土病例疫情的防控策略也比較相似。
精準防控會逐漸成為全球的共同選項
近日,上海多個中風險地區解封。這次上海的防疫要訣主要依靠精準追蹤和部分中風險地區的全員檢測,這也為超大型城市提供了一種通過精準防控,降低對經濟活動產生潛在巨大影響的防疫選項。
隨著疫苗的普及,全球會逐漸開放。但由于疫苗接種很難全面普及(無論從已有的個人接種意愿調查結果還是全球產量難以一步到位的現實情況),全球疫情在1-2年內不會結束。
但在世界的重新開放和防疫常態化的背景下,精準防疫在未來可能會逐漸成為全球的共同選項。
未來中國應對的場景與策略
在全球逐漸開放的大背景下,在疫苗逐漸普及到位的情況下,中國的醫療體系必須做好應對。在高危人群做好疫苗接種后,將來新冠的風險度會逐漸降低,可能會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和流感接近的季節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其危害性要大于流感。對此,各大醫院必須要有一個常態化的防疫應對科室,也就是感染性疾病科。對此,周末上海市衛生系統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召開了會議,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部分醫院院長參會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為未來的新冠防控策略做了充分的討論。
中國已經為應對病毒和迎接開放的未來做準備。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