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區金龍泉小區內的機械車位成“雞肋”。
■訴求來源
12345·青訴即辦
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
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
曾經,機械停車庫是緩解停車難的“良藥”。島城不少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建有機械停車庫,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有效破解了商業區、老舊小區的用地限制。
然而,記者近期走訪發現,部分機械停車庫難以滿足新能源車、大型越野車等車輛停放的新需求,甚至早已無法使用,變成停不了車的“僵尸庫”;還有部分機械停車庫利用率低,高層車位長期閑置;更有甚者存在“建而不用”的問題,給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如何喚醒沉睡的機械停車庫?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一 建成卻閑置,資源浪費
近日,記者于就診高峰時段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區立醫院。醫院內的地面停車區域基本上無法找到空閑車位,而院內的智能停車庫卻未使用。
據青島某停車設備制造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醫院智能停車庫曾于2022年7月投入使用,采用平面移動類機械式停車設備,共7層、400個泊位,設置8個入口、8個出口。然而,當年年底,該停車庫即轉入了“檢修狀態”。
記者在停車庫的一個入口看到,智能化觸摸屏處于黑屏狀態,緊閉的大門上寫有“最大適停車輛尺寸”“電動汽車禁止入內”等字樣。
為何停車庫建成后長期閑置?“車庫建成后用了一段時間,但后來考慮到安全問題就停用了。”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在接收車庫時發現消防不合格。目前,相關部門正積極推動整改,已拿出改造方案且即將動工,整改后車庫即可正常使用。
與醫院一墻之隔的陽光大廈地上車位也十分緊張。記者駕車轉了一圈未找到車位,一旁的智能停車庫也處于閑置狀態。部分車主因找不到車位,便將車停放在智能停車庫周邊。“地下車庫僅供長租車使用,臨停車不能進,地上停車位一直比較緊張。如果智能停車庫能用,可以緩解停車難,違停現象也會少很多。”一位保安告訴記者。記者從西海岸新區有關部門了解到,該停車庫去年建成,計劃供內部使用,未投用原因是暫無覆蓋運營成本的資金預算。
現象二 車主不愿停,成本太高
山城路停車場緊鄰城陽區人民醫院,為3層升降橫移式立體停車場,分5個區,均為3層,可停放270輛車。記者近日探訪時發現,在該停車場的各個分區,車輛均停放于第一層,第二、三層沒有停放車輛。“醫院停車位緊張,這個停車場本該很受歡迎,但這種設備需要專人操作,停車、取車都不方便,很多車主一看是立體車庫都不喜歡停。”車主王先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山城路停車場于2018年11月正式運營,項目總投資約530萬元。然而,停車場建成后一直虧損。2021年年底,整個停車場設備被轉讓。記者與停車場管理人員李經理取得聯系。“設備是正常的,但特種設備需要專人操作,運營成本太高,根本無法盈利。”李經理透露,目前停車場僅啟用第一層,但仍然停不滿車。
位于市北區遼陽西路18號的興業大廈有一處機械式停車樓。5月19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停車樓僅第一層停著車輛,機械停車設備處于斷電狀態。“平時這里停的車輛就不多,設備也壞了很久,沒有維修。”停車場收費人員透露,這套設備早已過時,運營成本和維修成本都很高,而停車場入不敷出,因此暫停了設備使用。
多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該片區有大型批發市場和學校,停車資源相對緊張。然而,立體停車庫讓大家“望而卻步”,主要是因為停車取車相對麻煩,且禁止新能源車入內停放。
現象三 設備已損壞,拆除卻難
“小區地下車庫里的機械車位全部停用,都荒廢了。”家住李滄區時代城·翡翠賞的金女士反映,2014年,她購房時同步購買了一個位于二層的機械車位,但至今沒有用上。
記者在該小區地下車庫內看到,機械車位共兩層,僅第一層停著部分車輛,第二層空著,車位旁的控制器處于關機狀態,旋鈕上滿是灰塵。有尺寸較大的車輛停在車庫通道上。“這些設備早已無法使用,我們希望能拆除。”小區居民李先生說。
“機械車位的設備已經老化損壞,如果啟用,大部分設備需要更換,加上維護保養,成本很高。”小區未售機械車位的產權方青島成曜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的祝經理說,如果拆除這些設備,如何賠償購買第二層車位的業主,也是個大問題,所以現在“用拆兩難”。
在西海岸新區金龍泉小區,孫先生購買的機械車位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初,我交了購買車位的定金,開發商說車位運營后再支付尾款,可車位一直未啟用。”孫先生說,小區居民希望拆除這些“中看不中用”的機械設備。
金龍泉小區的機械車位建在地上,為升降橫移式2層停車設備,共有5個分區約70個車位。記者看到,設備均處于關機狀態。1層車位的利用率也不高,有的被電動車和雜物占據;有的車位設備年久失修,2層停車板已經脫落。小區內,車輛隨意停放,甚至停在了消防通道上。“當初,開發商賣出的機械車位不多,也一直沒有將設備移交給我們。”物業工作人員表示。
在市南區濱海花園小區,地下停車場內有許多廢棄機械車位,僅第一層停著車輛,部分升降板下方安裝了防水布。“上層設備常往下滴油,弄臟停在下層的車輛。”車主張女士不解,“既然這些設備已經廢棄了,為何不拆除呢?”
據了解,濱海花園小區的機械車位1996年啟用,較小的車位長度僅有4.7米。由于使用過程中問題頻出,物業公司在2010年前后停用了這些車位。“車位的產權屬于開發商,物業只是代管,無權拆除。現有設備維修需要數百萬元,如果換新投入也很大。”該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說,在如何處理這些機械車位的問題上,多方始終沒有討論出結果。
探索 因地制宜提高設備利用率
無論是立體車庫,還是機械車位,均屬于機械式停車設備。按照國家標準,機械式停車設備分為九大類,其中,簡易升降和升降橫移類立體車庫在城市小區、商業寫字樓等場景中應用較為普遍。記者從青島市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機械式停車設備屬于特種設備,正常使用情況下應每兩年報檢一次,開啟后不使用應報停。
記者同時了解到,島城相當比例的機械式停車設備無法正常使用,浪費了車位資源。為何這么多機械式停車設備不好用、不能用?一名業內人士指出,規范標準滯后、個別開發商“湊數”建設、維管不善等是主要原因。
機械式停車設備適用的《車庫建筑設計規范》于2016年3月1日起實施,其中對停放車輛的外廓尺寸、重量給出了建議。青島華通石川島停車裝備有限公司顧問金磊坦言,為獲得更多的停車位,部分開發商會按照標準下限建設相對較小的機械車位,忽視設備的便利性、實用性。現在,市民的用車需求轉向尺寸更大、重量更重的新能源汽車和SUV等車型,但機械式停車設備的設計標準落后,車主們只能望“位”興嘆。
“過去,不少開發商為了滿足車位配比要求選擇建設成本較低的機械停車庫,這些停車設備在安全性能、使用年限、停車體驗等方面存在問題。”業內人士介紹,機械式停車設備需要專人操作、定期保養,后期維護、運營、維修成本高,管理方為了節約成本,會棄用、報停設備,導致設備閑置。早在2018年,青島市就叫停了住宅類小區機械車位的安裝,同年出臺的《青島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和《青島市市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及規劃導則》明確提出,在新建住宅類建筑的規劃中不得采用簡易升降和升降橫移類機械式停車設備。
如何解決住宅小區已配建的存量機械車位閑置問題?金磊建議,在業主、物業、開發商等多方達成統一意見的前提下,可籌集資金更新改造設備,提升車位使用效率;或者引入第三方專業停車管理公司運營,提高管理質量,降低運維成本。此外,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同意拆除的業主人數滿足條件,并具備相關手續,住宅配建的機械式停車位可以拆除。
“不是大家不能接受機械停車位,只是不喜歡耗時久、不方便的停車體驗。”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智慧停車場停車的徐先生如是說。記者隨即體驗了一次智能存取車——車輛駛入車庫,折疊反光鏡并鎖好車后,記者離開,在車庫外的電子屏上操作“確認存車”,用時不到1分鐘;取車時,在取車處的電子屏上輸入車牌號,屏幕上顯示車輛將停放的位置,在該車庫外等待不到2分鐘,車庫門自動開啟。
記者從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近年來,青島市出臺了系列政策,鼓勵建設停車樓、機械式立體停車場。2022年以來,全市建設立體停車場(庫)30個,泊位數8300余個,分別占建設總量的13%和11%;湛山廣場地下停車場、青嶺路停車場、五臺山路停車場等項目入選省部級優秀案例。以湛山廣場地下停車場為例,項目應用AGV技術,采用夾持式停車機器人進行轎車搬運,不但提高了容車密度和空間利用率,操作起來也更加簡單、安全、舒適。
近年來,新能源車保有量高速增長,然而不少機械停車庫依然拒絕新能源車停放。4月22日,國家標準《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局部修訂送審稿通過專家審查,其中重點規定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設置樓層位置及防火分隔、機械停車庫防火間距、汽車庫安全疏散、消防設施配置等防火技術要求。
“這是一個好的信號。《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局部修訂后,可能會推進《車庫建筑設計規范》局部修訂,讓機械式停車設備的設計標準跟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兼容市面上的各類車型。”金磊預測,未來將會出現能為車輛集中充電的立體車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