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王玉,北京市曲劇團演員,代表作品《正紅旗下》《茶館》《北京人》《龍須溝》《離婚》等,曾獲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比賽一等獎、澳門世界華人藝術節金獎、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金獎等榮譽。

王玉
8月,由北京市曲劇團推出的曲劇《茶館》將在青島演出。青島籍曲劇名家王玉將重返島城舞臺,將曲劇這一純粹北京“地方戲”帶給家鄉觀眾。
作為一個比較年輕的劇種,北京曲劇1952年由老舍先生親自命名,它以單弦牌子曲為基礎并吸收大鼓、琴書等傳統曲藝元素,逐步形成戲曲化的表演形式,全面體現了京味文化的魅力。北京曲劇發展史上涌現出魏喜奎、許娣、張紹榮等藝術大家,《楊乃武與小白菜》《北京人》等代表作備受觀眾喜愛。
2025年,曲劇《茶館》推出全國巡演,在上海、合肥、杭州、鄭州等站贏得了熱烈反響。而對于鮮少接觸曲劇的青島演出市場來說,北京市曲劇團帶來的《茶館》將讓島城觀眾親炙名家,領略藝術風范。
守正創新,曲劇傳承
在全國地方戲里,北京曲劇獨樹一幟,它特有的說唱藝術手段配以極富北京韻味的唱腔,能深度呈現作品的文化意韻,在通俗化、大眾化的外表下表達高度的文化品位。北京曲劇的發展與老舍、曹禺等京派大家的作品分不開,像是《龍須溝》《北京人》《茶館》等都是長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因為曲劇反映的就是北京的風土人情,臺詞融入了方言的聲、韻、調以及兒化音,增強了韻律感和地域特點,把北京生活呈現在舞臺上。”王玉介紹,北京曲劇優秀劇目《煙壺》《正紅旗下》多次榮獲文華獎等重量級獎項,劇團還推出了《少年天子》《珍妃淚》等優秀作品,讓曲劇走出北京,接受全國觀眾的品評。
2023年,越劇《新龍門客棧》橫空出世,并且紅遍大江南北,讓業界發現地方戲的現代改編具有極大的空間——經過巧妙包裝后的地方戲同樣會贏得年輕人的鐘愛。王玉見證了北京曲劇21世紀以來的發展,她對戲劇的革新之路充滿信心,“傳統的劇目、傳統的表演形式都應該面向現代社會進行多元發展,當然,這意味著我們要做出很大的改變。北京曲劇一直強調‘守正創新’,所謂‘正’就是我們北京曲劇的根,我們要守住這一曲種最基本的東西,然后,在藝術根系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其實,這條路不太好走,因為社會發展這么快,觀眾的審美也非常多元,但我們必須在改革創新的路上走下去,尋找被大眾所接受的創新方式。”
好戲有約,鄉情綿長
王玉聲樂專業出身,在島城著名音樂人王軍的悉心指導下,她先后畢業于青島藝術學校、中國戲曲學院。進入北京曲劇團后,王玉迅速成長為曲劇領域的領軍藝術家,也見證了戲劇藝術與觀眾的血脈相連。
《茶館》既是老舍的話劇作品,也是北京曲劇的經典。著名話劇演員于是之曾觀摩曲劇版《茶館》并給予高度評價。此次《茶館》巡演所到之處氣氛爆棚,鄭州觀眾不僅坐滿了劇場,還熱情跟主創互動,氣氛感人。王玉表示,巡演版北京曲劇《茶館》保留了最初的版本,“這個戲是原汁原味的呈現,可以說是經典當中的經典,不需要再去做任何改變。”
作為青島人,王玉頗為戀家,每年春節都會回青島過年,為此甚至推掉了央視春晚的邀約。王玉說:“就算走得再遠,家鄉的這份情感永遠不變,這份情懷也無法割舍。一回到青島,感覺陽光都是溫暖的,一下火車聞到海邊的氣息,你就覺得立馬整個人放松下來,剩下的就只有安寧、安靜。”此次《茶館》在青島巡演,王玉將把北京曲劇這張京味兒文化名片帶給家鄉觀眾,呈現“一出戲打動一座城”的藝術感染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