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又一家巨頭企業,悄然加碼當下火熱的人形機器人賽道。
近日,海信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海信家電和海信視像共同在杭州成立海信星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星海”),注冊資本3000萬,兩家公司各出資1500萬,分別持股50%。
經營范圍顯示,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主攻方向。
通過兩大上市公司注冊新領域公司,應該是海信集團整合資源,進軍機器人領域的重要信號。海信集團是家電行業也是青島的龍頭企業,去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
當前的家電行業,已經“卷”到無以復加。而人形機器人,讓該行業看到了突破僵局的機遇。具備環境感知、自主決策與物理交互能力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重構產品競爭力,實現新躍升的一大路徑。
因此,布局人形機器人,成為整個行業的“必答題”。一些動手早的企業,已經開始打開未來產業進化的遐想空間。
上個月,美的宣布,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將于5月正式進入湖北荊州的洗衣機工廠,用于機器運維、設備檢測和搬運等場景。未來,還將陸續進入線下門店,用于商業導覽、制作咖啡等場景。
4月份,青島另一家巨無霸企業海爾,通過海爾創投與青島市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雙方將通過100億元的產業基金,圍繞具身智能行業進行投資。
從海信自身來看,近年主要從3個方面推進變革:高端化轉型、組織變革和數字化轉型。三大變革中,兩個與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直接相關。
產業的浪潮、行業的迭代、同行的競逐,加上自身的變革,若要始終處于產業之巔,海信加碼人形機器人實數必然。
從前期互動看,公司注冊在杭州,也打開了與宇樹科技等頭部企業合作的遐想空間。
1
透過海信星海的管理層配備能看出,該公司在海信集團的地位非同一般。
董事長、經理、法定代表人為夏章抓,鄭麗非、胡劍涌、李敏華為董事,財務負責人為張曉敏。
夏章抓為海信家電集團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此前,曾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青島海信傳媒網絡技術公司研發中心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
鄭麗非為海信視像現任財務負責人,胡劍涌為海信家電和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董事,李敏華現為海信視像副總裁、乾照光電董事長,曾任海信視像顯示研發部設計師、模組所所長、產品經理部部長、電視產品線總經理、助理副總裁。
海信星海的管理層人員,涵蓋了海信集團旗下多個骨干公司的研發、財務、銷售等方面的中堅力量,還涉及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乾照光電。由此可見,海信集團對海信星海的重視程度。
海信對人形機器人其實早有布局,且匯聚國內一流資源。
去年,山東省工信廳發布《2024年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認定和培育名單》,海信集團牽頭的山東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該公司由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主導,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參與建設。主要聚焦“人形機器人+” 家庭服務方向以“需求”和“技術”為雙輪驅動,以企業為創新主體聯合產學研伙伴開展技術融合創新。
除了海信之外,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和優寶特都大有來頭。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位于上海,是由行業頭部企業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注冊資本10億。去年5月,由工信部授牌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優寶特核心團隊來自山東大學,是山東為數不多的、技術處于全國第一梯隊的企業。目前,山東優寶特自主研發生產的機器人已經應用于礦山、電力、核電、水下、應急救援、巡檢等特種領域。
海信的操作思路,實際上也是目前大多數家電企業介入人形機器人的方式。這既與家電行業本身在該領域的積累相對較弱有關,也是因為人形機器人技術更新太快。從零開始建團隊,顯然不現實。
2
海信將公司注冊在了杭州,應該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不僅是看重杭州機器人產業的產業鏈,也是為了與當地機器人的企業進行合作,以便快速介入,實現產品乃至行業的升級。
宇樹科技橫空出世后,外界意識到杭州已成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戰場之一。
作為推動機器人產業化的前沿城市,杭州匯聚了200余家機器人相關企業,2023年機器人工業產值更是達到了150億元,還涌現出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在機器人零部件生產、整機制造、系統集成等各個關鍵環節,產業鏈相對完善。
2024年全國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56起融資事件,總金額超過50億元。獲得融資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北京和廣東各占25%,上海以21%緊隨其后,浙江以14%的比例上榜,其中多數集中在杭州。
再一個,目前業內最火的宇樹科技,與海信頻繁互動,存在深度合作的可能。
今年3月份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宇樹的機器人G1專門為海信“站臺”,上演了一出“人機對話”,跨設備的交互,展現了產品協同突破的潛在場景,引起業內外關注。
此外,宇樹的機器人也在融入海信的產業體系。五一期間,在青島的海信探索中心,“宇樹家機器人G1”首度亮相,擔任“一日館長”,攜機器狗艾達、館長助理機器人阿爾法組成“智能天團”,開啟“機器人打工日記”。
對于宇樹而言,未來的應用,與場景結合是關鍵,而海信既有場景又有需求,兩者具有很大的開拓空間。
3
回到青島的人形機器人產業,海信在杭州成立新公司之前,青島最大的外貿企業之一新華錦,在深圳注冊了機器人公司。
到產業鏈相對完善的區域發展,是市場化競爭下企業的必然選擇。這種企業動向,是對青島具身智能機器人或者人形機器人產業培育的一種鞭策。
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在該領域都形成了各自比較成熟的生態,青島當下的追趕,要想短時間內見效,除了基本的扶持政策外,最迫切的是發揮自身優勢,將發布的開放場景盡快落地,在業內豎起標桿。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由于行業技術和資金的密集性,人形機器人發達的區域,扶持政策還在加碼。拼優惠的內卷,青島與南方發達城市比,占不到多少優勢。
去年底,杭州發布,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技改、增產、研發、采購等領域,進行全方位扶持。比如提出,對2年內成為規上企業的新增投資項目,給予不高于實際投資總額(不含土地、廠房、舊設備等)的30%、最高5000萬元的補助。
與此同時,場景開放的爭奪也愈發激烈。深圳龍崗區剛剛發布的計劃提到,未來3年計劃投入100億元政府訂單撬動產業AI化,以市場化方式為企業的AI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提供真金白銀的訂單支持。
為了促進產業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人機共生友好城區,龍崗區專門成立了一個新部門:人工智能(機器人)署。
所以,在這個擁擠又競爭激烈的賽道上,青島須加快步伐,立足自身工業場景、生活場景等優勢,將宏大的敘事落到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之中。
責任編輯: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