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嶗山區省級“四季村晚”示范展演首場活動在沙子口街道石灣頤和社區舉辦。
現場,由石灣頤和社區鑼鼓隊帶來的節目《鑼鼓喧天》、男聲獨唱《追尋》、社區舞蹈隊帶來的《祖國之戀》,以及音樂快板《點贊新時代(沙子口)》等表演將沙子口在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文旅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娓娓道來,贏得居民們陣陣喝彩。
據悉,參與此次活動的演員均來自本地群眾、社區文藝團體及民間藝人,參與群體涵蓋老中青少各個年齡段。其中,民俗表演《豬八戒背媳婦》由當地非遺傳承人領銜,幽默風趣的表演讓現場笑聲不斷,望海社區帶來的拉丁舞《幸福中國一起走》,將時尚元素與愛國情懷巧妙融合;朗誦《中國話》通過鏗鏘有力的誦讀,則展現了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活動還設有非遺文化體驗區,匯聚十余項非遺項目,從傳統工藝到手工藝術,從節慶民俗到技藝體驗,全方位展現中華技藝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其中,在傳統工藝類區域,扎染攤位前藍白交織的布料在草木染缸中變幻出流云冰裂紋理,參與者可親手設計圖案,見證素布在浸染、扎結中誕生獨一無二的色彩密碼;漆扇工藝區,匠人現場演示貼金、暈染技法,讓觀眾感受“一片扇面一幅畫”的雅致;活字印刷體驗區則還原宋代印刷場景,從撿字、排版到刷墨、拓印,全套流程可供親手操作,觸摸鉛字間的文脈傳承。
手工藝術類同樣精彩紛呈,翻花(又稱“十八羅漢”)傳承人展示一紙折疊間化作飛鳥、宮燈的神奇技藝,觀眾可跟隨學習制作簡易翻花,感受指尖上的動態美學;衍紙區備齊五彩紙條,通過卷、捏、粘等技法,將平面紙張塑造為立體花卉、動物;編繩體驗以中國結為核心,講解平結、盤長結等基礎繩結,讓人們親手編織寓意吉祥的掛飾。節慶民俗類特別推出端午節手工體驗,艾草香囊制作、五彩繩編織等活動融入驅邪納福的節俗文化;香包區提供刺繡布料與中草藥包,可定制專屬香包,感受“袖里藏香”的古典雅趣;糖畫攤位前,藝人以銅勺為筆、糖漿為墨,在石板上澆鑄出十二生肖等造型,絲絲甜香中重溫童年記憶;拓印體驗選取青銅器、漢畫像石等紋樣模板,通過墨色拓印,將千年文物的紋路復刻于宣紙之上。從指尖技藝到節慶記憶,從靜態觀賞到動態實操,非遺文化體驗區以多元形式和村民一起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溫度。
近年來,嶗山區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工作,持續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打造了多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通過舉辦各類文化培訓、文藝比賽、公益演出等活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群眾文藝骨干,孵化出近百支基層文藝表演團隊。截至目前,嶗山區已累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超千場,參與群眾達數十萬人次,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文化樂民,讓群眾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拔覀兿M匀 逋怼顒訛槠鯔C,將本土群眾文化與本地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美好愿景。”嶗山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嶗山區將繼續以“四季村晚”等活動為抓手,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創新文化活動形式,打造更多具有嶗山特色的文旅IP,讓澎湃著鮮活生命力的群眾文化展演,成為嶗山民俗傳承的新看點、青島文旅融合并進的新名片、全省“村晚”競秀陣列中的新典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