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態度的思想者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一季度,青島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68%,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進一步增強。
6月5日,市委書記曾贊榮調研督導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以推動服務業高端化、數字化、融合化、綠色化為方向,聚焦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提高專業服務能級水平,加快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01
讓“制造”變“智造”
值得關注的是,從調研的路線來看,生產性服務業是此次調研的重點。
與高質量制造業環環相扣的生產性服務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環境和肥沃土壤。
當前,青島正聚焦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需要布局與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相匹配、可賦能的生產性服務業,從而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中,進一步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青島工業的強勁增長有目共睹。1-4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重點優勢行業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8.5%、17.4%、14.4%、12.1%,合計上拉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8個百分點。
在市場充分競爭的當下,這些跑出“加速度”的高成長行業,無一不是對創新能力、制造效率、質量把控有著高要求的行業,也都是生產性服務業充分滲透、深度賦能的行業。
一批掌握先進方案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智云聯(山東)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通過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賦能,形成了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實踐經驗,已圍繞裝備制造、鋼鐵加工、模具等行業,實現技術、資金、服務等資源優化配置,驅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深耕化工、工貿、交通、港口、安全生產、景區等領域,自主研發的AI智能邊緣終端、氣體檢測儀、防爆滅火機器人、防爆機器狗等設備,其危險化學品企業人員動態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安全生產隱患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已服務20多個行業、300多個政府部門和12000多家企業,提前預警了多起安全事故。

賽飛特機器狗亮相山東省防災減災活動。
憑借敏銳嗅覺,青島緊跟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向,從超前布局工業互聯網到搶先布局大模型,再到加速部署算力基礎設施,推動城市從“制造業大市”向“智造強市”加速邁進。
對于這場“智造”之變,青島還有著更高追求。4月出臺的《青島市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
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有力,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12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40%,存儲總量達到10EB,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90%;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同產業深度融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2%、76%,生產性服務業全面轉型。
02
推動全鏈條高端化
生產性服務業之所以能夠擔當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源,是因為其可以通過提升產業附加值、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技術創新擴散,推動制造業全鏈條向高端化、專業化進階。
在整個服務業中,生產性服務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4年,青島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921億元,增長6.6%,對服務業增長貢獻率為74.2%。今年以來,青島生產性服務業繼續高速發展。其中,深度嵌入制造鏈條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18.8%、3.8%。
支撐租賃和商務服務呈現較快增長的,是持續升級的會展、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領域。
會展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更是展示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一季度,青島共舉辦展會、節慶活動41場,平均每3天就有一場會展活動,涉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智能裝備、現代輕工等重點產業,展覽展示面積35.4萬平方米,拉動全市消費超60億元。展會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消費體驗,也為企業提供了獲取用戶需求、整合高端資源的第一現場。

在青島舉行的第十九屆糧油食品產業博覽會人頭攢動。
高端人才是城市產業競速的關鍵要素。一季度,青島全市引育各類人才5.43萬人、引進首次來青青年人才2.38萬人。這背后是人力資源產業的加速發展,全市規上人力資源機構營收66.7億元、增速22.1%,占全市服務業營收10.2%、增長貢獻率20.3%。
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領域,青島今年提出要抓住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等關鍵環節,年內布局概念驗證平臺和中試基地30家左右,積極推動中國計量院國家碳計量實驗室、招商檢測華北基地建設。
此外,青島今年還將技術轉移人才納入“青島拔尖人才”選拔范疇,單設技術經紀人序列。截至目前,青島已累計培養技術經紀人2200余人;去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已經突破700億元。
03
對青島而言,進入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擴容名單,是服務業發展的全新機遇。
4月18日,商務部印發《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將包含青島市在內的9個城市納入試點范圍。
與此同時,商務部還發布了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任務清單,圍繞支持電信服務及相關數字產業開放發展、提高醫療康養領域對外開放和服務保障水平、推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增強商貿文旅領域創新活力等14方面提出155條試點任務。
這意味著,作為試點地區的青島,不僅在營商環境改革探索、吸引外資上擁有更廣闊的空間,還將迎來服務業質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的更多機遇。
搶抓新機遇,青島已經在行動。
在電信服務及相關數字產業開放發展方面,正在加速建設的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項目,不僅將增強青島乃至山東的國際通信能力,優化國際網絡布局,降低國際通信時延,推動與跨境相關的國際信息和數據監管政策的改革,為國際數字產業的聚集和加速發展創造條件。
在打造國際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平臺方面,5月28日正式啟用的青島西海岸國際能源自貿港暨青島自貿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將發揮青島在原油、礦產、棉花等大宗商品流通領域的比較優勢,依托山東港口青島港基礎設施,以能源貿易為切入點,打造集貿易金融、政策創新、產業協同等功能于一體,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能源、大宗商品產業示范新高地。

青島西海岸國際能源自貿港暨青島自貿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啟用。
在發揮青島產業特色、推動金融改革方面,青島開發覆蓋海洋經濟全鏈條的專業化、定制化產品177款,多點開花,在多項重點領域實現突破。今年一季度,青島主要銀行機構涉海貸款總額1240.86億元,較年初增長8.09%,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海洋保險保費收入4.66億元,同比增長28.55%,高于轄區財產險保費平均增速。
更開放的環境,打開的不僅是新機會,更是產業的新增長點。
記者|楊光 編輯|趙笛
制作|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