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6月12日訊 近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姜海天做客民生在線直播室,圍繞“建設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主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民生觀察員: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召開后,其下一步的產業發展備受矚目。您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姜海天:當前,青島市正加快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強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賽道,相繼發布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年度行動方案。我們立足于建設北方地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和重要研發制造中心的總目標,明確了“大小腦、本體、零部件、場景應用”協同創新的發展路徑,下一步我們將從技術攻關、平臺支撐、產品突破、場景開放、要素供給和場景應用等五個維度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
一是提升技術攻關“硬實力”。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提煉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共性技術需求,加大“揭榜制”“賽馬制”項目比例,推進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布局。加強與國家部委對接,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爭取更多國家級項目在青布局。
二是打造平臺支撐“新引擎”。支持企業、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積極布局省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快海爾、海信2個省級培育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一場三區”建設,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化應用。
三是突破產品制造“全鏈條”。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研制、關鍵零部件產能提升、算法模型和軟件系統迭代升級。推動海爾、樂聚機器人整機項目加快投產,國華智能、豐光精密等產品線從諧波減速器向關節模組、靈巧手、手臂高質量延伸,逐步形成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的批量生產和制造能力。
四是聚合發展要素“活水源”。優選駐青院校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本土青年人才。支持企業參與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培育一批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強化市級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集中投向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以投促引、以投促成、以投促發展。
五是構筑場景應用“強磁場”。發揮產業發展聯盟橋梁作用,常態化開展應用場景機會清單遴選、發布、對接活動,深入挖掘一批典型垂域場景需求,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在工業制造、醫療康養等場景應用,推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合作。